谢林简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2 20:37:58

谢林(1775~1854)
Schelling, Friedrich Wilhelm Josephvon
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谢林一生的思想发展过程通常被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主要阶段。在早期,他批判过封建专制制度,表达了实现资产阶级法治的要求;把I.康德与J.G.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转变为客观唯心主义,把他们的主观辩证法推广到外部世界,为后来G.W.F.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建立创造了条件。在晚期,从资产阶级法治的倡导者转变为封建专制制度的辩护士,从包含合理内核的客观唯心论走向天主教神学。
生平和著作 谢林1775年1月27日出生于符滕堡的莱昂贝格一个新教徒家庭。1790年入图宾根神学院学习,他用启蒙思想研究神学,写出博士论文《对于“创世纪”第三章人类罪恶起源的古老学说的哲学批判解释》;发表了《论一种哲学形式的可能性》、《论作为哲学原理的自我》和《关于独断主义与批判主义的哲学通讯》。1796年,发表了《知识学唯心论集解》 ,他还吸收了G.B.维科(1668~1744)的历史主义,认为自我应该被理解为变化过程,并用唯心主义改造了B.斯宾诺莎的实体概念,认为实体作为绝对也有从客观到主观的实在变化。他研究数学与自然科学,发展了康德与J.G.赫尔德的自然哲学。1797年出版《自然哲学观念》,1798年出版《论世界灵魂》,同年被聘请为耶拿大学编外教授。
耶拿时期是谢林哲学创造活动的顶峰。在这里,他完成了《自然哲学体系初稿》、《先验唯心论体系》,这两部著作作为“同一哲学”的两个部分,确立了他作为德国古典哲学改造者的历史地位。他还参加编辑《思辨物理学杂志》和《新思辨物理学杂志》,与黑格尔共同编辑《哲学评论》。
谢林于1803年5月离开耶拿,10月任维尔茨堡大学教授。这时他的哲学思想开始发生变化,1804年发表的《哲学与宗教》标志着“同一哲学”的结束和从唯心主义向宗教的过渡。1806年,被任命为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1808年获得巴伐利亚国内功勋奖章 。此后 ,他的思想进一步转向神秘主义。1809年发表的《对于人类自由的本质的哲学探讨》为其晚期哲学奠定了基础。1820年秋任爱尔兰根大学教授,讲授神话哲学与近代哲学史。1827年5月返回慕尼黑,担任新建的慕尼黑大学教授,并被巴伐利亚政府任命为科学中心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