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18:50:38

【zdic.net 汉 典 网】

【解释】: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出处】:《北齐书·元景安传》:“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示例】:咱们~。能突围就突围,万一出不去,他们拚到底吧。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

【近义词】:宁死不屈

【反义词】:忍气吞声、苟且偷安

【语法】:复句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语出《北齐书·元景安传》:“初永(元景安父)兄祚袭爵陈留王;祚卒,子景皓嗣。天保(齐文宣帝高洋年号)时,诸元帝室亲近者多被诛戮。疏宗如景安之徒,议欲请姓高氏。景皓曰:‘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景安遂以此言白显祖(指高洋),乃收景皓诛之,家属徙彭城。由是景安独赐姓高氏。”典故的大意是说:高洋推翻东魏,建立了北齐政权,称文宣皇帝。他当政后,大肆镇压原来的元姓贵族。原属元氏势力的元景安便想请求改姓高。元景安的堂兄坚决反对,表示: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元景安将此话报告了高洋。元景皓坚持“不逐他姓”而被杀,元景安改为高姓而得到重用。

元550年,北朝东魏的孝静帝被迫将帝位让给专横不可一世的丞相高洋。从此,北齐代替了东魏。高洋心狠手辣,次年又毒死了孝静帝及其三个儿子,来个斩草除根。

高洋当皇帝第10年6月的一天,出现了日食。他担心这是一个不祥之兆:自己篡夺的皇位快保不住了。于是,把一个亲信召来问道:“西汉末年王莽夺了刘家的天下,为什么后来光武帝刘秀又能把天下夺回来?” 那亲信说不清这是什么道理,随便回答说:“陛下,这要怪王莽自己了。因为他没有把刘氏宗室人员斩尽杀绝。”

残忍的高洋竟相信了那亲信的话,马上又开了杀戒:把东魏宗室近亲44家共700多人全部处死,连婴儿也无一幸免。

消息传开后,东魏宗室的远房宗族也非常恐慌,生怕什么时候高洋的屠刀会砍到他们头上。他们赶紧聚集起来商量对策。有个名叫元景安的县令说,眼下要保命的唯一办法,是请求高洋准许他们脱离元氏,改姓高氏。

元景安的堂兄景皓,坚决反对这种做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