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关于误解的演讲稿啊?我有急用,帮帮忙可以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3:24:56

误解与被误解的频率标志着一个人的素质。

为什么这样讲?因为误解别人,至少有一半的责任在自己;被别人误解,也至少有一半的责任在自己。一个人如果频频出错,那么他的素质又能高到哪儿去?

误解别人有多种情况。

关联误解:说的是东,领会成西;敲的是鼓,以为是锣;画的是月亮,误当做飞碟……由于对关联物的混淆导致领会错误。这是第一种。

缺省误解:别人传递的要素有七个,自己只领悟了五个,要素不全,于是一偏再偏;别人说了三句话,自己只听到了半句,于是断章取义。这是第二种。

错位误解:自己丢了一个元宝,对方手里恰巧也有一个,便判定此元宝是彼元宝;甲家门前被人倒了一桶垃圾,乙恰好提着空桶经过,便断定此垃圾是乙所为。不调查研究,不寻根究底,不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跳高一层想问题。这是第三种。

对称误解:心中有若干个模子,只要眼前事物的前三个要素与自己心中储存的某一个模子吻合,便推知后三个要素也与此模子完全相同。这是第四种。

偏执误解:自己是对的,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就一定是错的,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忘记辩证法,缺乏弹性思维,不能"一分为三"。这是第五种。

归因误解:有人剃光头,便以为要当和尚;有人避开自己打电话,便以为一定是说自己的坏话;有人指出自己的错误,便以为那是泄私愤图报复……虽然存在其他的可能,还是抱定一种错误的归因,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第六种。

讹谣误解:听信谣言,不辨讹传,受人挑拨,横生枝节,隔人隔心如隔山。这是第七种。

被别人误解也有多种情况。以上的"误解因式"均可转化出对应的"被误解因式",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举出一些:

怒火效应:把对一个人的怨气撒到另一个人身上,把对一件事的怒火烧到另一件事上,把对私人的恩怨转到公共事业上,让人莫名其妙。

半语效应:信息传递不完整,有头无尾,有左无右,有正无负,有喜无忧,让人片面解读。

先例效应:见尧思尧、见桀思桀是人之常情,一个人如果做桀的时候多了,那么,当他偶尔做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