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子京的文章谁知道啊有一篇奖励20分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01:33:50
就他的文章啊

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当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观赏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晕,搜不到什么,只有下面的:
滕子京,何许人也?北宋庆历年间的岳州知府。滕子京的知名度本来不高,但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却使得他“名垂青史”。
《岳阳楼记》开篇写道: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据此,我们似乎可以对滕子京为人为官有一个大致的评定:首先,滕子京是一位能臣廉吏。否则,怎么可能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使得巴陵郡“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呢?其次,还是位风雅文士。其依据便是,他重修岳阳楼,要“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很有名楼搭台、文化唱戏的味道;并且,想必与大文学家范仲淹交情不错,能请得动这位文坛大腕“作文以记之”。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滕子京因何谪守巴陵郡?据北宋另一位文学家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的记载,滕子京原为泾州知府,“用公使钱无度”,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滥用公款”,于是被人举报。当朝廷派人来调查的时候,他又销毁账簿,造成证据不足,因而无法定罪,得以侥幸漏网,朝廷只好把他贬到岳州(巴陵郡)为官,有留用察看以观后效的意思。说起来,滕子京的“谪守”实在不是件光彩的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滕子京本应吸取教训,好自为之,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为官。但他并没有痛改前非,而是在重修岳阳楼的过程中,又故伎重演,“近得万缗(一千文),置库于厅侧自掌之,不设主典案籍”,通过设个人金库的手段,明目张胆地中饱私囊,肆意挥霍。
如此一来,滕子京这位“能臣廉吏”的真实面目也就昭然若揭了。
滕子京是个值得品味的人物。和一般的贪污犯相比,他自有其高明之处。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