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出口国际贸易中服装行业因质量不合格被退回的案例分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22:36:09
寻求出口国际贸易中服装行业因质量不合格被退回的案例分析
还有外国在服装上的质检标准
我国对商检的态度和现状等等
谢谢了

一般都是送货到检查所验样品,或者是大货抽检,或者是有担当在公司检查。不良品一般都可以返修,不过有的客户不行,不良品坚决不要。熟了的客户很少有退货的。以前我们也遇到过索赔,不过是因为衣服里夹了根针,索赔2万美金。出口日韩的服装现在不需要商检。所以不清楚。商检好像都不太重视,产地证只要给钱就给出。商检验货打个电话就可以先把货拉回来,以后再验。

  检疫部门提醒:出口服装标识不规范应引起关注
  成分标识是纺织服装质量的基本信息,各国对成分标识均制定了技术法规。但近几年出口服装成分标识检测结果不容乐观,这可能成为国外设限的依据。据泉州检验检疫局抽查,2003年度抽查检测出口服装21批,成分标识不合格4批,占19%;2004年度抽查检测30批,成分标识不合格2批,占6.6%;2005年2月抽查检测26批,成分标识不合格5批,占19.2%。特别是2005年2月底至3月初,福建国检局加大出口服装摸底监测和抽批检测,完成检测样品116个,其中成分标识不合格率达到11.21%。

  出口服装成分标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盲目依赖客户提供的成分标签。个别客户对输往中东地区的产品,在涤纶面料产品上挂全棉标签来欺骗消费者,生产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违心生产加工。二是企业对面料的真实成分不清楚。有些企业把含有3%其它纤维的面料挂上100%棉的标签,或把100%棉的面料挂上含有3%弹性纤维的标签,有的甚至把混纺比例颠倒标注。三是明知故犯,成分标识按市场需要标注。有些企业认为成分检测比较麻烦,特别是有些混纺面料通过外观不能辨别成分,企业就随意标识来误导、欺骗消费者。四是成分标识不规范,未能按照进口国标签法规的要求进行标注。

  为此检验检疫部门建议出口服装企业:一是掌握国内外纺织服装技术法规。各国对成分标识都有明确的技术法规,生产企业应准确掌握和运用,进一步规范出口服装成分标识。二是做好面料成分的检测工作。对2种以上的混纺面料,应先做好面料成分的检测,再根据实际检测结果来标注成分标识。三是对一些成分标识要求不规范的订单,要与客户达成规范要求。成分标识是纺织服装质量的基本信息,关系到反欺诈,若在进口国检测不合格,将可能被退运。四是出口服装企业采购面料时应选择一些知名品牌的面料。一些诚信度好、规模大、检测手段完善、有实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