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瓶如何制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8:59:38

制氧机灌充氧气瓶方法如下:先把压力表装好,把导管连接压力表,将连接管箍紧,压力表开关开到最大,将氧气瓶阀门手轮开关开开两到气门,将氧气瓶充至压力表上限15兆帕气压
,当容量与浮球充装气体一致即可关闭。

氧气瓶是用于因缺氧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如哮喘、支气管炎、肺心病等)、心脏及脑血管系统疾病 (如:冠心病、心肌梗塞、脑溢血、脑梗塞) 的辅助治疗,以缓解其缺氧症状; 也可用于:保健吸氧或紧张脑力劳动及体力劳动后疲劳的快速解除。

楼上那个有说根没说根本没分别..汗..

常温下存放的氧气瓶中的氧气是高压气态。一般工业用的瓶如上面所说。一瓶约常温常压的6立方米。瓶内压力150bar左右。

在超低温条件(注:一般这个温度不能叫做超低温,是普通的低温)下,将液态氧灌入氧气瓶,升至常温后(瓶不坏的前提下),瓶内的氧肯定是气态!!!不可能是液态。

你的问题问得非常好,问到了一个以前的重要科学难题和科学发现。

因为气体的液化是有前提条件的,是一定要低于一个临界温度,——“任何气体都可以用降低温度或在临界温度以下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使它变为液体。”氧气临界温度是-118.8℃,而液态氧的温度是-183℃,就是说液氧从-183℃升高到-118.8℃就不可能维持液态。这是气体的基本性质。

要使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可以用加大压强和降低温度的方法。但这种方法能否使所有的气体液化呢,早在19世纪中叶,包括法拉第在内的许多科学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二氧化碳、氯化氢等气体相继在他们的实验室里变成液体。但是氧气、氮气、氢气等一直不能被液化。于是,人们不得不把这些“顽固派”称为“永久气体”。

1869年,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有趣而且有很高科学价值的现象:要想加压使二氧化碳液化,必须使它的温度等于或低于31.1℃;高于31.1℃时,压强无论怎样加大,也不能使它液化。实验表明,氯化氢、氨气等气体也有自己的“特殊温度”,只不过氯化氢是51.5℃,氨气是132℃罢了。这时,科学家明白了所谓“永久气体”氧气、氮气等也有自己的“特殊温度”,只有将它们的温度降低到这个“特殊温度”,加大压强时才能使它们液化。但是这些气体的“特殊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