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文读出来的感情??!!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5 03:20:16
我怎么就度不出文言文的感情来呢 ?有时还挺觉得有些文章是古人在耍酷呢 ??

如《五柳先生传》把自己写成什么了 ? 在如《醉翁亭记》,自己快乐就快乐了,就怕别人不知道他高兴 ?? 不明白 。 还有《爱莲说》把自己比做君子,如果是真君子,即使自己不用说,别人也一样夸自己的,牡丹又怎么了,只不过是好看些,怎么就能证明它就是富贵的象征呢 ? 还有莲,仅凭它的外观就说它是君子的象征 ??

我想不明白古人都是怎么想自己的,或许是我想歪了,所以才提出此疑问, 我上初3,老师也只是为我们做点翻译 ? 但讲不透,我才起了问号,大家都说说啊 ,来议论一下, 谢啦, 或凭出我思想错在哪

谢拉~!

莲花最大的品质是出淤泥而不染,所以这样的人被称为君子。大多数的古人与咱的思想啊语境啊不同,他们有他们的思想,有他们想问题的角度,我们是现代人,所以很多问题是你想不明白的。当你不能改变古人思想的时候,试着去接受他们别人的思想。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一年以后,周敦颐由于年迈体弱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讲学。他留下的莲池和那篇《爱莲说》,一直为后来者珍视。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调任南康知军,满怀对周敦颐的仰慕之情,重修爱莲池,建立爱莲堂,并从周的曾孙周直卿那儿得到周敦颐《爱莲说》的墨迹,请人刻之于石立在池边。朱熹作诗道:

闻道移根玉井旁,花开十里不寻常;
月明露冷无人见, 独为先生引兴长。

赏析《爱莲说》,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这是全文的中心题意。

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同样,“出淤泥而染,濯清莲而不妖”也有第二层抒怀意思。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已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独莲而能为,弥足可贵也。这也是作者的感叹吧,因为在大环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的,除了逃避与远离。或者如他那样兢兢业业的守着自已的一份志节。

周敦颐的《爱莲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众”。开篇深沉大气,既点明了《爱莲说》之莲也属水陆草木之花,也点明了莲的可爱,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罢了。这为他下文的“予独爱莲”埋下了顺理成章的伏笔。如此开篇,出笔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