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舞狮的图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0:38:40
我需要有舞狮的图片和文字请问哪里可以找得到?
直接粘上来也可以!!

狮子大略可分为狮头、狮披(狮身)狮尾三部分:狮头是采雄狮的模样,威武雄壮,代表顶天立地的气概,尚武精神的发扬。狮头种类很多,从早期竹架糊纸、木材雕刻、皮革缝制、铅皮、铝皮打造至今日以铁板做模,压成塑胶狮头,最考究的是用丝绒亮片、水钻刺绣以及用紫铜片焊接成的狮头,表面光亮耀目,加上手工精巧,艺术非常。狮头表面,凹凸分明,鼻孔高大,眼似铜铃,长须、卷发,利用图案及卡通的方法,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艺术的风格。

形象:圆柔秀美,口中含珠,喜骚首弄姿、表情丰富。每一只狮子都有一条扭动著的动感线,体态活泼,玲珑有致。凝神注视 -会感觉到它那带著稚气的微笑,正向著你扬眉伸舌。

代表∶南狮的特色就是扭头摆尾、千娇百媚,整体造型上,强调线条的流动感。尤其这对石狮,更是将东方的线条美,发挥的淋漓尽致,两只狮子腰身挺立,公戏球而母带子,造成胸腹之间的中空,却完全不影响其平衡合谐的感觉。站远一点看,双狮之间似乎蕴藏了一个圆。再加上狮子『笑嗨嗨』的形象,宛如一幅欢乐的亲子图。

我国自古就有扮兽作戏的演出方式,载歌载舞,以示欢迎。随著狮子从西域进贡的次数增加,"驯狮郎" -浓眉、大眼、落腮胡的形象,也押运狮子到皇宫禁苑,表演驯狮舞蹈。本馆咖啡厅前的抱鼓石是最佳例证,所雕的正是驯服真狮的表演。尔后,与传统兽戏结合,演变成舞狮形态。

从晋到隋唐,舞狮的风俗随著佛教的盛行而普及民间。尤其唐代,各式各样的舞狮俨然形成,己经有今日常见的两人舞狮的形式。宋、元期间,舞狮已是各种节庆应景的必要表演。明代开始,舞狮的技巧越来越要求,从室外舞到室内。清以后,舞狮更结合了武术艺术,变成广受喜爱的民间体育活动和民族特性,同时宣扬海外。

音乐是一种时间艺术,转瞬即逝,因此真正美的音乐,能使人在欣赏之余,有齿颊留芳之 感。有齿颊留芳之感。所以舞狮的时候,如果没有音乐的伴奏,则不但显不出精神,而且也缺乏活泼热烈的气氛;再者为了要使舞狮动作能节奏分明、生动有力,特别是在某些特殊动作上,能显出特殊的效果,扣人心弦,就需要有锣、鼓和铜跋的伴奏,其目的,亦无非在增加欢愉气氛,统一舞者步调;更重要的,能发挥团结合作的精神。因此舞狮的配乐,也就以打击乐器中之鼓,锣、钹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