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民,什么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9:11:51

楼上真能引申哈哈,八万四千不足喻其转折也!

请注意辜鸿铭是什么时候的人,彼时国人自卑之极,以为中华五千年文化竟丝毫不及蛮夷之术,辜鸿铭以学贯古今中外的高度欲求振起国人精神耳,于今亦有其发聩之处!至于狂生之谓,矫枉过正而已

虽然学识精通古今中外,但是在中国封建小农经济远远落后西方工业文明时,并没意识到这一点.可能使由于他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吧,他面对强国高度发展的经济,文化,政治略有所不屑.真的可谓是一代狂儒.当伏尔泰来华,访问他时,他居然表示出对西方国家制度,军事等方面的不满,自诩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无须外国的雕虫小计.可见,当时大部分士大夫,儒生对西方国家的发达程度并不了解,还盲目自大.也由此可知清政府,也沉醉在天朝大国的迷梦中,夜郎自大.难怪乎,后来中国在康乾盛世后,迎来了的是百年衰世.也就是中国这些曾经辉煌,并令国人引以为豪的文化,阻碍,蒙蔽了国人的眼界.包括辜鸿铭这样有名望,有才华,但同样有缺陷,狂妄的学者,错估了当时局势.以至于清的衰败,割地求和,丧权辱国条约等屈辱与灾难,也是埋下了伏笔.

楼上说得真好,一定是爱国者

你说的应是辜鸿铭吧。
辜鸿铭,1857年7月18日,辜鸿铭出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侧的槟榔屿,他学贯中西,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曾为6国使节当翻译,因此被孙中山誉为“中国第一”。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作为第一位致力于向西方介绍中国典籍、中国精神的人,辜鸿铭是应该被历史记下的。他的思想所产生的影响跨越了20世纪的东西方,是一位学贯中西、文理兼通的学者,又是近代中学西渐史上的先驱人物。1928年4月30日,潦倒的辜鸿铭在北京病故,结束了他奇异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