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诸侯对下的自称( )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4 07:58:30

古代的诸侯和封建帝王常常自称“孤”、“寡人”、“不谷”。“孤”,谓自己不能得众;“寡人”即“寡(少)德之人”;“不谷”,可以养人,为善物,不谷即不善。这些都是君主的谦称。《老子》说:“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为孤、寡、不谷。”显然在“自谦”的背后,隐藏着笼络人心,以求巩固一己统治的目的。
古代王侯的自称 / 君名孤寡。——《吕氏春秋·君守》。注:“人君谦称。” / 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庄子·盗跖》 / 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战国策·齐策》 / 诸人持议,甚失孤望。——《资治通鉴》
又如:称孤道寡;孤家(古代君王、诸候的自称)
寡人,寡德之人。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古代王侯可自谦为寡人,《左传》:“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称为“寡人” 的。《世说新语》:“晋王衍诸婿大会,郭家与衍婿裴遐谈,衍谓诸人曰:‘君辈勿为尔,将受困寡人女婿。’”古代诸侯夫人也有自称寡人的,《诗•邶风》: “先君之恩,以勖寡人。”这是卫庄公夫人庄姜自称。唐以后唯皇帝得称寡人。

寡人,孤,本王,吾

周立国时,所封诸侯,领有土地,后,立数十,皆以功或王族成员分封之。
以王为中心,其封国诸侯拱卫,以保护,分治为任。
及到春秋,王权衰落,诸侯趁机各个自称王,遂天下大乱。
及至战国,以七雄为首,若干弱小封地领主与豪强无异,诸侯乃为七雄加上宋
再西周时期,天子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于是把自己的亲戚、大臣、亲信、等人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当时的封国,
大致上有:齐、楚、燕、韩、赵、魏、宋、卫、中山。
这些诸侯在各自的封国内,拥有很大的权利。但是他们对天子也有义务,定期朝见天子,定期进贡。
直到周朝末年,礼嘣乐坏。天子的地位每况日下。诸侯纷纷争霸。后来就出现了春秋战国的局面

“寡人”、“孤”、“不毂”

寡人,孤,本王,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