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不浪费青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8 11:04:19

我六十岁的时候

我不知道这是第几次把翻完的年历从墙上取下,无奈得换上新的一本。我并没又衰老得记不清楚,史是不愿意承认我又一次经历了由万物复苏到北燕南归的轮回,因为这意味着远去的韶华离我更远,靠近我的是夕阳西下,老树昏鸦。即使我闭上眼睛停止思维,树上依然有雪在消融,这个时候我必须在生命的年轮上再加上一圈,醒来吧,60岁再也不是一个回避问题的年龄了。
我有壮志凌云的过去,吟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归楚”,憧憬着理想中的未来仿佛还是昨天的事,而“今天”却残酷地摆在我的面前。“今天”正如他的本义一样平淡的可怕。年轻的时候我可以原凉贫穷,而无法忍受平庸。可如今,我是不能贫穷的,平庸却成为无可非议的事,我很奇怪,当我用“平庸”这个最正确的词来形容自己时,意然有一种理所当然的感觉,也许这就是所谓“无可奈何花落去”吧。我确实有过奋斗的雄心,然而我的信念与理想,又怎么可能坚毅到在风尘中打磨了几十年依然纯真美好呢?我曾认为自己是无坚不摧的,可若对手是时间,我便是输家,这根源不在时间。而在我的性格。我曾把誓言写在脸上,却不曾写在心中。我很宽容,不仅宽容别人,更宽容自己。所以,我罕有过对错误愧疚感和对失败的失落感。记得很多年前,我读过一篇名叫《我这一辈子》的小说:“‘我’小时偷父亲的钱买东西吃,妈妈为我辩解——年轻人嘛;‘我’中年时犯了错误,上司通情达理——‘他’是缺乏经验;到老年,所有错误都可以用‘他’是老人家来化解”。当时读到这篇文章,我与作者“同仇敌忾”地鄙视这种人,我想我人生之路应该与此恰恰相反,但是历史的最大特点便是重复性,当我回首往事,不能从尘封的旧书中挑出一本可读的书时,我知道这篇讽刺小说到头来讽刺了我自己。我再也不愿想这种滑天下之大稽的事,因为它对我来说,不是滑稽,而是嘲弄,更是悲哀。
读过许多诗或文章,却总是慢慢才懂,像“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像《匆匆》,而今天的我,不愿看干枯的树枝抽出新芽,也不愿看溪水欢快地拍打着河滩,向前奔涌,虽然我知道老的必须老去,新的仍在同荣。虽然我也会“叹万物之行时”,但我没有“悲欢离合总关情”的超脱,没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情怀,更没有“惯看秋月春风”的豁达。其实我是知道的,我没有办法释怀。当又一个日子从我迟疑着伸出来的手中溜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