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知道麻烦帮帮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22:37:27
根据我查的资料,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多见于产后、盆腔术后、外伤、晚期癌肿、昏迷或长期卧床的患者,我想问一下,这个病的形成时间是多长,如果是外伤导致的静脉壁破损的话,形成这个病需要多少时间?
我想知道的就是如果是外伤导致的静脉壁破损的话,形成这个病需要多少时间?是立即形成还是有个时限?麻烦给个明确答案,并注明出处,我需要有公信力的证明

导致下肢深动脉血栓的分急性和慢性2种..像你说的外伤导致静脉壁破损进一步导致下肢深动脉血栓的..一般时限也不会短到立即导致...应该也有10天吧至少..很抱歉没有确切出处...我再去找找

理论探讨
①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本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下肢静脉血管阻塞,血液回流障碍性疾病。而后期为血管阻塞加血液倒流。其发病外因多为术后、产后、卧床等。究其内因则为全血粘度偏高,血流缓慢,加上血管壁本身炎性、损伤,致使血液中有形成分附着于血管壁,血管阻塞形成血瘀证。中医认为该病病机为湿热下注、脉络瘀阻。在治疗上应以活血化瘀,降低血液压粘度,促进血液运行及清热利湿消退血管壁炎症为主。同时还应有防病于未然的思想,在全血粘度偏高,或术后、产后预防性的运用些活血之品如丹参注射液。
②以中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该病多发病急,来势猛,虽多表现于下肢,但实为全身病变在局部的一种表现。属祖国医学“脉痹”、“股肿”、“恶脉”、“水肿”之范畴。在治疗中以祛湿化瘀汤为基础方随证(湿、热、瘀之不同)加减,既简便,又灵活,便于观察总结,收效也显著。同时常规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注射液点滴及应用尿激酶,可增强活血化瘀作用。临床上湿重者在中药见效慢时可用双氢克尿塞、氨苯喋啶各1片,日1次,口服3-5天,可缓解症状,促进恢复。热重者可加有效、足量的抗生素配少量激素,以治疗血管壁因血栓刺激而产生的炎症或本身的炎症病变。这样以中药为主的综合疗法,有利于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③股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尿激酶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溶栓剂,1次用量为2-4万单位,给药途径以静脉全身给药为主。临床中我们通过观察:手背静脉点滴每次4支;患足静脉点滴每次3支;患侧股动静注射每次1-2支。三种不同途径与剂量的尿激酶,用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结果发现:股动脉注射组,疗程短、见效快,临床反映最好,但操作有一定困难。患足静脉点滴组效果次之,同时尚有加重患肢血液回流负担的副作用,且因患足肿胀,进针也很困难。全身用药组有效,但疗程长,费用高。说明选用最佳的给药途径,对提高临床疗效有促进作用。
④重视巩固措施的意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目前尚无理想的外科治疗方法。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多遗留下肢轻度肿胀,活动后加重及日久形成色素沉着、浅静脉怒张、瘀滞性溃疡久而不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