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难困难,最艰苦是1940.1941.1942还是1945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4:17:51
快快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和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

最后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

个人认为最困难的是第一阶段。

一楼的答案是正确的。应该是1940-1942。这一时期是最艰苦的是有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原因,以下是我的分析和佐证:
1、国内方面:在1940年前,鬼子的进攻对象一直是国民党军队,想找到国民党主力决战,速战速决,一求征服中国后,以中国为基地,将军队扩张到澳洲、南亚和太平洋战场上。但是,在1940年后,鬼子的进攻对象发生了变化,由原来主攻国民党调整为主攻共产党的革命武装。鬼子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
1940年8月20日夜,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在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鬼子根本没有想到,在自己攻占的地区竟然还存在着100多个团的敌对武装。于是,为了巩固占领区,保证后方交通线的安全,鬼子将战略矛头调整为进攻解放区为主的“占领区内不稳定因素”。
百团大战虽然重创了的后勤补给线、交通网,推迟了日军的南下、西进的步伐,但是却暴露了八路军自己的力量。除引发鬼子的战略调整外,蒋光头也突然发现,原来只有3个师编制的八路军(战时编号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竟然发展到了100余团的力量,于是,他挺发了对八路军、新四军的药品、军饷、武器、弹药的补给供应,还对解放区进行武装封锁,并在“百团大战”胜利5个月后的1941年1月6日,在皖南泾县茂林地区集中了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兵力,对路经此处、奉蒋介石命令北上抗日的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9千余人发动突然伏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众寡悬殊, 弹尽粮绝,除傅秋涛率2000余人分散突围外,少数被俘,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遇难,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
在国民党和鬼子的双重打击下,从1940年下旬开始,解放区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