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击事故发生的原理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6:56:04

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大气不完全呈分子或原子状态,经常是带电的,正负电荷之间的放电现象,就形成了闪电,并发出雷声。
  由于光速很快、约每秒三十多万公里,而声速每秒只有三百多米,所以我们一般先看到闪电,后闻到雷声。每一次雷暴雷电所产生的电压可高达几万伏,甚至几十万伏。
  然而,地球所带的电荷高达五十万库仑以上,整个地球表面所含的电荷均是负电荷,所以,雷电很容易接触到地表面,雷电与地面间就形成一个通道电流回路,此通道电流极大,平均可达几万安培。而且通道直径甚微,只有几平方厘米到几十平方厘米,这样空气柱必然被烧的炽白。雷电时的温度高达摄氏二万度以上,所以,常见的闪电颜色是白的。若人或牲畜恰巧处在雷电通道电流内,就无疑会被击伤击死。加之上万度高的温度短时猛烧,所以,往往被雷电击死的人身上出现一片片焦糊斑迹。
  那么,为什么受害人的衣服未燃烧呢?这是因为一次雷击时间仅有百分之几秒,衣服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是不可能燃烧的。又因雷电通道电流范围很小很小,可一个人的一只脚所站的面积至少也有近二百平方厘米,这就是说一般只有一个人或一个人的半只脚底板处在雷电通道电流范围内,所以如几个人在一起,也往往只击死其中某一个人。
  雷电虽然对人类有害,同时也在为人类造福。在雷电瞬间的高温高压下,可以使空气中的氮氧或氮氢化合,可以说是天然的化肥制造。

不是法律问题。发布到自然科学李

正电和负电互相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