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咪烟草的生产历史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1 15:24:28

据文献记载,我国烟草栽培始于16世纪中叶。明代名医张介宾(1563-1641年)所著《景岳全书》记载:“烟草自古未闻也。近自万历年始出于闽广之间,自吴越间皆种植矣。”这是指当时栽培的晒烟而言。清嘉庆时陈琼辑成的《烟草谱》中这样叙述;“衡烟出湖南,蒲成烟出江西,油丝烟出北京,清烟出山西,兰花香烟出云南…水烟出甘肃之玉泉,又名西尘。”说明烟草及其加工业已传播到我国各地。实际传入应早于文献记载。1989年广西合蒲上窑出土文物中有两个烟斗,据考证是明嘉靖28年(1549年)所制。
国内晒烟种植历史悠久,产区遍布全国,品种资源丰富,30年代种植面积曾达600万亩,一些优质晒烟曾在世界博览会上获奖,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市场。后逐渐被烤烟取代,种植面积减少,近年来,随着混合型卷烟的发展,部分优质晒烟已被用于卷烟工业。
国内种植烤烟,最早是在台湾省,始于1900年;1913年在山东潍坊市坊子镇和河南襄城县颖桥镇试种;1917年又在安徽凤阳试种。随着卷烟生产的迅速发展,至1937年,山东、河南、安徽已逐步成为国内烤烟生产地。抗日战争时期,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先后种植烤烟,发展成为我国西南地区的烤烟生产地。1948年至1949年间,全国烤烟种植面积为90余万亩。
1949年后,我国烤烟生产得到很快的恢复和发展,改变了卷烟原料长期依赖进口的状况。50年代,我国烤烟种植面积约450万亩,单位面积产量约75KG,总产量达3亿KG。70年代后期,全国烤烟种植面积达795万亩左右,总产量8亿KG以上成为世界烤烟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我国烤烟质量,在50年代的国际市场上享有一定声誉,年出口量达6000万KG以上。60年代后至70年代,由于片面追求产量,采用多叶品种、高密度种植等原因,烤烟质量有明显下降,叶片变薄,香味平淡,烟碱含量降低。
进入80年代后,我国烤烟种植面积发展到1275万亩左右,总产16亿kg,单位面积产量也达110kg以上。中国烟草总公司对烤烟生产着重于提高质量,引进推广国外的优质品种,执行“计划种植、主攻质量、优质适产”的方针,实行品种良种化,种植区域化,栽培规范化,使烟叶质量明显提高。1990年全国烤烟种植面积达1800万亩,云南、河南、贵州、山东、黑龙江、湖南、陕西、安徽、四川等省已成为全国产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