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兵制是哪个朝代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20:04:52
考试要用!能有多少就说多少!谢谢了!急用!

府兵制
中国古代兵制。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建于大统年间,历北周、隋至唐初期而日趋完备,唐玄宗天宝年间停废,历时约200年。府兵本泛指军府之兵。西魏大统十六年(550)前 ,建立起八柱国(大将军)、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又称二十四军)的专门的府兵组织系统。八柱国的设置乃模仿鲜卑拓跋部的八部制度,其中宇文泰实为全军统帅,魏宗室元欣仅挂虚名,实际分统府兵的只有六柱国,所统兵士也改从各自主将之姓,这就给府兵制涂上了一层鲜卑部落兵制的色彩。府兵具有中央禁卫军性质。一人充当府兵,全家即编入军籍,不属州县。这种军民异籍的制度直到隋代才改变为兵农合一,但府兵本身归军府统领的组织系统不变。隋代军府有内府 、外府 ( 也就是内军、外军 ) 之分 。 唐贞观十年(636)外府更号 折冲府,内府更号中郎将府 。折冲府置折冲都尉 、左右果毅都尉 、别将( 后置) ,作为府一级的将领。隋代领府兵的有翊卫(左右卫所改)、骁卫(备身府所改)、武卫 、屯卫(领军府所改)、御卫(加置 )、候卫(武候府所改),各分左右,共十二卫。内府卫士取二品至五品官的子孙充当,外府卫士取六品以下官的子孙及白丁无职役者。在此范围内,征发原则是先富后贫,先强后弱,先多丁后少丁。府兵虽然包括官僚子弟和一般地主,但仍以均田农民为主体。府兵制创立以后,规定三年一拣点以补充缺额(玄宗时改为六年),其服役期限为21~59岁(玄宗时曾有缩减)。服役期间,府兵本身免除课役,但军资、衣装 、轻武器(弓箭、横刀)和上番赴役途中的粮食,均须自备 。每一火(一火10人)还得共备供运输的马 6 匹(或用驴),即所谓“六驮马”。自备资装对于农民是沉重的负担。

军府所在有地团,兵士不能随便迁徙出界;平时务农 ,农闲练武,有事出征,其主要任务是番上宿卫和征防。番上宿卫,即轮流到京师宿卫,由十二卫将军分领。出兵征防则由朝廷命将统率,调遣时必须持兵部所下鱼符,经州刺史和折冲府将领勘合后,才得发兵。战争结束则兵散于府,将归于朝。这样,将帅就不能拥兵自重。

由于废置不常,唐代军府总数也有增减 ,较多时有 633府(一作 634 府),军府遍布全国。府兵在唐初具有较强的战斗力,他们是军队的骨干。由于兵役繁重、均田制被破坏以及府兵地位低落等原因,府兵制自高宗后期以至武后时就逐渐被破坏,到玄宗统治时终于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