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的皇帝登基后的年号第一年都叫元年?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7 16:58:49
如万历元年,康熙元年,乾隆元年等。

新皇帝继位,纪年改元,以示万象一新。
有些皇帝登基并不改元,如后周世宗、恭帝都未改元,而是沿用太祖的“显德”年号。
又如明光宗在位仅1个月,年号“泰昌”,其实本年(公元1620)共有“万历”、“泰昌”、“天启”三个年号。
此外,唐玄宗改年为载,故其子肃宗共经历了“至德”、“乾元”、“上元”三个元载,而非元年。

元是初始的意思。就如同“元旦”一样。

源于《易经》“元”是一种吉卦,有“万物之始,善之长,广大”等很多意思。

《易经》第一卦 乾卦
乾:元,亨,利,贞。

元亨利贞说

“元亨利贞”四字,可说是《易》经所有文字中最难解释的文字。据《乾·文言》,则四字的意义是: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合义,贞固足以干事。

《左传·襄公九年》也记载了当时人们对元亨利贞的解释,除“善之长”为“体之长”外,其他无甚区别。可见这样的解释在古代影响深远。

现存汉魏时代的《易》注,未见对元亨利贞的新解。王弼《周易注》,也无对元亨利贞的集中说明。孔颖达《周易正义》和李鼎祚《周易集解》,都引《子夏传》,认为元亨利贞的意思是:

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

王弼注,也常常以亨为通。

《文言》传对元亨利贞的解释虽然影响深远,但难以体现于对《易经》文字的注释。署名《子夏传》对元亨利贞的解释,则被大量地带入了各种《易经》注释。或者说,它对元亨利贞的解释就是对汉魏时代各种《易经》注本的概括和总结。其中以亨为通,以贞为正,基本上就成了亨、贞的正解。

宋代,程颐提出了自己对元亨利贞的理解:

元者,万物之始;亨者,万物之长;利者,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程氏易传·乾》)

这是把元亨利贞当成了万物从始到终的发展过程。朱熹原则上不否认程颐的解释,但在《周易本义》中,他还是提出了自己的理解:

元,大也;亨,通也;利,宜也;贞,正而固也。(《周易正义·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