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新选组大部分被叫做新撰组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8:27:39
如题,是不是新选组的“选”繁体写得像“撰”,结果我们中国人翻译的时候误翻了呢?

日语“选”与“撰”同音

顾名思义,新选组的称呼代表「新被选拔出来的人」。文史资料上也常见「新撰组」的写法,虽然汉字有异,但日语发音与字意相同。调查文献发现,新选组向会津藩提报的公文常自称「新撰组」,而反过来由会津藩所发出的公文则多写「新选组」,因此有人认为,除了惯用字的原因之外,或许亦有不将真实名称示人的考量。为免混淆,如今多以「新选组」称之。

但是,即使已脱离浪人集团身分、成为政府公认的武士,又标举武士道,新选组在当时仍不为世人敬重。明明是维持治安的角色,为何反倒惹人嫌恶?因为他们不但拥有斩杀勤王倒幕派的权力,平时更滥用特权,若有人冒犯逆鳞,便以新选组的名号恃强施暴,蛮横已极,难怪众人对其敬而远之,又恨又怕。加上最初的屯驻地是以壬生寺为中心的村镇,他们被称为「壬生浪」(壬生浪人的简称),接著渐渐转化成「壬生狼」,形象越来越张牙舞爪了。

从结论来看的话,可以说「新选组」才是原始的命名。

但是,我们也不能说「新撰组」是错误的。

在当时,只要是音相同的话,即使意义不同的汉字也是可以通用的。比方说,总司(souji)他就曾经将自己的的名字写做「总二」。

「新选组」这几个字,事实上岁三他们也曾将之写成「新撰组」。

若研究当时的书信,可以看出从新选组发往会津藩的文书多写做「新撰组」,而相反的从会津藩发到新选组的则多为「新选组」。

想来这和写这些文书的人们的写作癖好有关也说不定。

那麼,为什麼叫做「新选组」呢?

首先如果是「新撰组」的话没有任何意义是其一。

除此之外,如果考察当时的资料,只看那些即使是同音字也无所谓的文件的话是无法判断的。若要可资判断,就得考察那些是用在不能使用同音字的场合、或是并非随其所好,必须以其原本的名字出现的地方才算数。

例如,印鉴。

又如,匾额。

实事上,这些证据都显示为「新选组」。

印鉴都以印痕的方式留下来了,只要看了就知道。

至於匾额则是直到大正时代都还留著。在桧木的匾额上的的确确写著「新选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