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经学家先郑与后郑是何宗族关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1:20:14
郑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西南)人。东汉儒家学者,中国著名经学家之一。世称“后郑”,以别于东汉经学家郑兴、郑众(?-83)父子。
郑宾是郑桓公29世孙,从河南开封迁居山东高密,郑崇、郑立、郑兴皆为其子。郑立为郑崇之弟,但郑兴与郑崇、郑立二人的排行不详。崇为郑玄八世祖,“本高密大族,世与王家相嫁娶”(《汉书·郑崇传》)。崇死后,家境败落。崇子名好古,字敏斋,儒士。好古子名荩臣,字念祖,举孝廉。荩臣子名敬,字次都,“清志高世,光武连征不到”(《后汉书·郅恽传》)。“新迁都尉逼为功曹。厅事前树时有清汁,以为甘露。敬曰:‘明府政未能致甘露,此清木汁耳。’辞病去,隐处精学蛾陂中。阴就、虞延并辟,不行。”(《后汉书·郅恽传》李贤注引《谢沈书》)敬有一子,名缵成,为郑玄高祖。瓒成有三子:长名音,为郑玄曾祖;次名端,后徙寿光;三名意,后徙诸城。音有一子,名明,为郑玄祖父。明有一子,名谨,为郑玄父亲,家境贫困,以致不能供玄完成学业。玄有兄弟,史佚其名。

郑玄与郑兴、郑众仅仅同姓,但不同族。

(一)郑玄与郑兴、郑众关系考

郑兴,字少赣,东汉经学家。任太中大夫。初治《公羊传》,曾师事刘歆,兼治《左传》及《周礼》。郑众,字仲师,为郑兴之子。东汉经学家。曾任大司农,世称“郑司农” 。 传其父《左传》之学,兼通《易》、《诗》。郑兴、郑众父子皆曾作《周礼解诂》,已佚。郑玄注《周礼》有“郑司农云”,即引郑众之说,经学家称郑兴、郑众父子为“先郑”,称郑玄为“后郑”,以别之。郑兴、郑众父子又称“二郑”。 郑玄先世与郑兴、郑众的先世是何关系?同宗?抑或同姓? 贾公彦《周礼正义序?序周礼废兴》引郑玄《周礼?序》云:“二郑者,同宗之大儒,明理于典籍,粗识皇祖大经《周官》之义……今 而辨之,庶成此家所训也。”又《周礼?天官冢宰?叙官》“辨方正位”郑玄注:“辨,别也。郑司农云:‘别四方,正君臣之位,君南面、臣北面之属。’”贾公彦疏:“郑司农者,郑众,字仲师。但《周礼》之内郑康成所存注者,有三家,司农之外,又有杜子春。郑大夫者,郑少赣。二郑,皆康成之先,故言官不言名字。杜子春非己宗,故指其名也。” 清代郑珍曰:“郑少赣、郑仲师,史传以为河南开封人,而康成谓是同宗。古人于同高祖者称同族,同始祖者称同宗,不同宗者称同姓。然则,康成于二郑,盖同始祖者,其分支迁徙,当时谱牒自明,以其于先世为兄弟,故《周礼注》称官以致敬,贾氏谓二郑皆康成之先,匪诬也。”(《郑学录?传注》。) 郑珍以为郑玄与二郑同始祖。对此,王利器在《郑康成年谱?世系》中说:“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郑氏出自姬姓,周厉王少子友封于郑,是为桓公,其地华州郑县是也。生武公,与晋文侯夹辅平王,东迁于洛,徙溱、洧之间,谓之新郑,其地河南新郑是也。十三世孙幽公,为韩所灭,子孙播迁陈、宋之间,以国为乐。幽公生子鲁,鲁六世孙荣号郑君,生当时,汉大司农,居荥阳开封,生韬,韬生江都守仲,仲生房,房生赵相季,季生议郎奇,奇生 ,汉末自陈居河南开封。晋置荥阳郡,遂为郡人。 生御史中丞宾,宾生兴,字少赣,莲勺令。兴生众,字仲师,大司农。众生城门校尉琳,琳生上计掾熙。熙二子泰、浑,浑魏少府大匠。’寻《史记?六国表》,郑幽公元年韩杀之,当周威烈王三年,已入战国,其子孙以国为氏,当更在其后。而郑国从孔子游,在春秋之世。是荥阳之郑与高密之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