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和全球五百强的差距在哪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8:46:39
最近在做论文,请问大家中国企业和世界五百强之间的差距都有哪些?
我想分别从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以及财务的角度阐述,请大家帮忙提供些资料啦!!
我的专业不是学管理的,但是最近接手的一个项目是写一本关于全球百强和中国企业IT管理方面的书,名字叫《企业大革命:世界百强的IT血脉与战略》。感触颇深,因为研读的大部分都是世界百强企业的IT管理战略,就更加想知道中国企业与之的差距。

表面上看,中国企业与五百强的差距在规模上。例如象海尔这样的大企业,营业收入也不到排在《财富》五百强末位的美国Northrop Grumman公司的四分之一。即使海尔继续以每年30% 的速度增长(这意味着每两年多就翻一番),也还要用四、五年的时间才能进入《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企业名单,而且前提是进入五百强的门坎不会升高,货币换算关系不变。

  但实际上,我们与五百强真正的差距在于企业的竞争能力。拿我们已经进入世界五百强排名的几个企业与国外同行作一个简单对比,我们就会发现,规模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进入五百强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

  中国工商银行以及中国银行分别排名在第一六○位和一七一位。但和五百强中其它同行相比(例如我曾经工作过的德意志银行),它们作为商业银行的业务能力实际上极其薄弱。对国内、国外银行业务有过经验的个人或企业可能会同意我的说法,即我们连银行业务中最为基本的支付往来业务,都没有象国外同行一样高效地解决。在高层次的银行业务如贷款、投资银行业务上的差距则更为明显。从更深层次的标准去评价(如客户关系、盈利能力、风险管理等)则差距更大。而银行系统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它行业的发展。

  因工作关系我有幸与进入五百强的另外两家企业(中化及中粮,分别位于第三○四及三六二位)接触。这两家传统的外贸公司的外部竞争环境都在急据恶化。国家的行业保护逐渐取消,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民营企业及其它贸易企业进入这些领域。在客户、货源、信息及风险管理上,同它们的国际竞争对手相比(如日本的三菱)都有相当的差距。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当我们的竞争对手运用最现代的信息技术处理庞大的信息资源时,我们的许多员工还在手工操作。

  中国企业与国外竞争对手的差距更多地在管理上,而不是在规模上。它表现在企业是否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企业是否有以及是否重视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技术及创新能力以及对企业的领导和控制能力。简单地追求规模,极可能误导企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的层次我们有过大跃进的教训,同样的危险也可能发生在只追求规模的企业。

  绝对规模不是企业追求的目标,而是发展的结果。(相对规模,即在一个行业中的地位,则应该是企业的追求目标。)如果本末倒置,把绝对规模当作目的,一个企业或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