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精神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2:48:08
请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谢谢

最早专门表达华夏-汉族的民族主义书籍是孔子编纂的《春秋》,以及后人对春秋的注释:春秋三传。
中国的民族主义核心是“华夷之辩”。意思是说:在任何事情中,都要分辨“华夷”,即分辨到底是站在华夏-汉族的立场上,还是站在蛮夷的立场上。
在《春秋》以及山传中,按照中国人的立场,把亲疏如此划分:先是本国,后是外国;先是华夏国家,后是蛮夷。
虽然处于分裂动荡中,蛮夷也多次入侵华夏国家,但《春秋》却不断赞扬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仅仅指各个华夏国家的团结),不断谴责破坏统一的行为,不断谴责蛮夷对华夏国家的骚扰入侵。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但孔子却把“仁”这个道德最高评价安到了管仲的身上。为什么?因为管仲辅佐齐国,维护了华夏国家表面上的统一,抵制了南蛮北狄的入侵,保护了最广大的华夏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这种民族主义精神在后代不断发扬,但中国经过蒙古、满洲清国的异族野蛮统治,已经丧失了这种精神。
现在,中国人崇洋媚外的多,而有民族精神的少。很多中国人都把眼光盯在了日本上,把国内的反华势力,以及欧洲美国等非我族类都忽略了。

中国的民族精神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和兴旺。这样的民族精神也正是一个民族的凝聚力的体现。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民族精神的民族、没有凝聚力的民族会怎样。真正失去了这些东西,一个民族只会走上衰落和灭亡。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民族,她的民族精神又是什么呢?翻开中国的历史我们可以看见,历史上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民族曾经多次被少数民族征服,但是作为汉民族却一直没有消亡。相反反而是征服者在不知不觉中,不管其主观上是否愿意,被汉民族同化。在民族精神上也就成为了各民族都高度一致的统一的民族意识。究其根源,这和中华汉文化在当时的先进性有着直接的关系。正如有的同志曾经说过的。在历史上,汉民族一直居住于物产富饶的地区,并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来征服汉民族的少数民族对此两点有着无比的羡慕,所以他们才会动起刀兵。但是征服以后呢?所有的统治者都不约而同地发现,汉民族有着一个经过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统治样板——封建帝王中央集权制。这样的政治制度不仅是现成的,而且还有一套系统的,早已在知识分子的思想中根深蒂固的文化——儒家文化,作为理论依据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