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开始学写诗,对自己的水平没有把握,身边的人看过了都说客套话,希望大家给些中肯的评价。行还是不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3 12:20:33
献给雨(其二)

雨,粘稠的雨
打湿了干燥的土地
淋湿了唏嘘的梦幻
朦胧了渐渐消失的你

当一首歌被唱起

梦,潮湿的梦
被一阵凉风抚平
叹息幻化成紫色的蝴蝶
孩童在雨中游戏

当一首歌被唱起

风,清凉的风
洗涤了我的每一寸毛发
熄灭了我燃烧的灵魂
世界是如此的干净

当一首歌被唱起

细雨是天空和大地的欢唱
道旁树挂满了晶莹的秘密
献给雨(其一)

在一场雨中,你走来了,
潮湿的墙角有朵哭泣的花。
你还要离去么?
像日出云开后,蒸发的雨一样
消失么?
在日出云开后,花瓣会
在雨中坠落,
还是
娇艳的沉醉?
如同我的心,
是将被滋润?
如同我的心,
还是将被摧毁。

我认为这首诗是相当成功的,这也许是因为我水平不够,但在我看来,是相当不错的,一楼匿名回答的原因我不太清楚,但或许是心虚吧。诗就是诗,为什么要与实际相附?你是否可以叫李白把诗改为“黄河之水青藏来”,然后再“白发一米长”?可笑呀,诗和生活是不对等的,这是一般的常识。
再有,二楼的人要讲一个“懂”字,也是不恰当的,一个对中文一知半解的外国人读《红楼梦》或更甚《尚书》,他能看懂吗?但就因为这个外国人不懂,我们就马上定论:“《红楼梦》不行。”对吗?不对。懂不懂是要看个人的功底和水平的,李商隐的《无题》诗一直让后人争论不休,难道就因为这些
"粘稠的雨"与客观是绝对不符的,但用在诗中是行的,你说的“主观感受“主要是自己觉得是就行了。我记得朦胧诗刚出现时有一句大约为“寂寞在空气中发酵“(记不太清楚,大约是这样,惭愧!)的诗句,被无数评论家责难。寂寞为什么会发酵?评论家们百思不得其解。但后来,人们终于发现,还是会发酵的,呵呵。

最后一句,我不会再就这个问题发表讨论了,近久很忙,没有时间了,对不起。不过对于文学,各有各的看法,在中国古代,有以辞藻华丽为本的骈赋,也有以务实为本的古文运动,其实在文学艺术世界中,没有对和错。毛泽东也说,对于文艺,不能用行政手段强加干预,而是应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术观点(不过本人还达不到冠之以学术二字,再惭愧!)。我认为楼主的诗写得好,诗是表达主观感受的东西,而且“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水衍的作者本意是要人民不要起义,结果却起了反作用。所以,读者体会出来的感情与作者想表达的感情是不会完全一致的。

强烈同意一楼匿名网友的意见!!!
对“152guili”的意见不敢苟同,艺术源于生活,夸张并非不可,只是要分情境;如果你这点也不明白,大家就很难沟通啦

呵呵,强词夺理,话难投机

一楼的朋友说的意见本就很中肯,何须心虚?

[152guili]朋友,你的驳斥貌似登对,其实不搭:
(1)、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因观感确实有类似才得,不但无不妥而且气势雄浑形象;白发三千丈这种夸张手法现在也很常见的;这和你要驳斥的“粘稠的雨”、“风洗涤毛发”有何关联?诗不需要和现实完全相符,但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