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鱼”的来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3:39:52

“猫鱼”学名:豆腐乳。
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5世纪魏代古籍中,就有腐乳生产工艺的记载,到了明代我国就大量加工腐乳,而今腐乳已成长为具现代化工艺的发酵食品。
腐乳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为我国特有的发酵制品之一。早在公元五世纪,北魏时期的古书上就有“干豆腐加盐成熟后为腐乳”之说。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述:“豆腐又名菽乳,以豆腐腌过酒糟或酱制者,味咸甘心。”清代李化楠的《醒园录》中已经详细地记述了豆腐乳的制法。著名的绍兴腐乳在四百多年前的明朝嘉靖年间就已经远销东南亚各国,声誉仅次于绍兴酒。1910年,获“南洋劝业会”展览金质奖章;1915年,在美国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又获得奖状。我国腐乳已出口到东南亚、日本和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柯河林区发现青藏高原边缘山区唯一的,现处于濒危境地的珍贵鱼类——“猫鱼”(学名川陕哲罗鲑),这也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猫鱼”。记者从青海省林业局了解到,1月9日,青海省果洛州班玛县加布村牧民在玛柯河林业局可培苗圃河流处发现了一条已经死亡的鱼。经鉴定,这条鱼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鱼类川陕哲罗鲑。据测量,这条鱼长114厘米,体重约20公斤,是世界上目前发现最大的川陕哲罗鲑。

川陕哲罗鲑又名虎嘉鱼、猫鱼,属冷水性鱼类,是中国大型土著鲑鱼类,也是青藏高原边缘山区唯一的哲罗鲑属珍贵鱼类。据鱼类学家分析,川陕哲罗鲑是第四纪冰川时期由北方扩散而来,冰期结束后停留在海拔较高、水温较低的河流中生存下来,并成为现在的一个独立物种,它是历史上气候变化的一个有力物证,在研究动物地理学、鱼类系统发育与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目前川陕哲罗鲑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据青海省农牧厅水产局局长赵依民介绍,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中国川陕哲罗鲑的数量还比较多,之后由于一些河流上游筑坝,兴建水电站及其他水利工程,加上沿岸工厂向河道排放污水,以及在河道两岸大量砍伐森林等原因,使川陕哲罗鲑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陕西、四川一些地区多年采集不到标本,甚至在一些地区已经绝迹。有关专家指出,目前玛柯河是唯一能够发现川陕哲罗鲑的水域。但由于玛柯河自然环境的恶化及人为活动的加剧,使得川陕哲罗鲑栖息水域污染,产卵场严重萎缩,产卵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