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收字最多的字典是()朝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2:25:32

清朝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皇帝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1),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历时六年。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共收录汉字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汉字数量的首次统计是汉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进行的,共收录9353字。其后,南朝时顾野王所撰的《玉篇》据记载共收16917字,在此基础上修订的《大广益会玉篇》则据说有22726字。此后收字较多的是宋朝官修的《类篇》,收字31319个;另一部宋朝官修的《集韵》中收字53525个,是迄今收字最多的一部书。另外有些字典收字也较多,如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

我国古代收字最多的字典是清朝的<<康熙字典>>.

北宋的《集韵》,收字53525个,是中国古代收字最多的字典。

至于以清朝时编纂,收字47035个的《康熙字典》作为中国古代收字最多的字典,这样的说法也很多,我想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虽然中国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了字典性质的图书,几千年来留下很多这类书籍,但“字典”这个名称,是在《康熙字典》编成时由康熙御赐的,也就是说在《康熙字典》之前汉语里并没有“字典”这个词,从这个角度考虑,《康熙字典》是中国第一部“字典”。
第二,《康熙字典》考订精实,刻印众多,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其民间影响力远远大于带有官府藏书性质,刻印稀少,流传不广,后来差点湮没无闻的《集韵》。
第三,按读音编排的《集韵》,比起按部首编排的《康熙字典》,其研究和使用主要集中音韵学上,所以尽管它也有读音、释义与考订,符合现代“字典”的标准,可是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更多地被称为记录音韵的“韵书”,而不是“字典”。

清朝的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