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举例说明现代派与新月派和象征派的关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23:04:14
最好附上代表作品与诗人的分析

我国新诗人中像郭沫若、鲁迅、周作人、宗白华、田汉等在五四初期写的一些诗都不同程度上受过象征主义的影响,在采用象征主义手法方面都作过一些尝试,这一切,都为20年代中期中国象征诗派的正式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新诗中象征派的形成,大约在20年代后期,以李金发的《微雨》《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为标志。具有代表性的诗人,还有穆木天、冯乃超、戴望舒、王独清、梁宗岱、冯至、卞之琳等,他们大都师承法国象征派波德来尔、魏尔伦、马拉美等。象征派诗歌创作在30年代上半叶,一直盛行,1936——1937年达到高峰,人们把它当作现代派诗歌的代表。
  在三十年代,以艾略特为代表的西方现代主义思潮进一步冲击中国新诗坛,一些优秀诗作融化了艾略特及其长诗《荒原》的创作意识与审美追求。戴望舒的《深的闭园子》就表现了“荒原意识”,何其芳的《古城》突出了“荒原”意象。卞之琳在《〈雕虫纪历〉序》中说,他在1933~1935年的诗作与艾略特的写法“不无关系”,《古镇的梦》《古城的心》可以为证。这些诗人被称为“现代派诗人群系”。

  现代派是由新月派和象征派演变而成的新诗流派。它是一股追求“纯诗”的文艺思潮,在三十年代中期达到高潮期。从诗歌本身内部的发展角度讲,它首先是对“象征派”诗歌的扬弃。事实上,从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的中国式的现代派诗歌中,象征主义诗歌,在新诗发展中的作用是显著的,它与这里所说的三十年代的 “现代诗歌的崛起”,四十年代的“九叶”诗人,新时期的“朦胧诗潮”,都有内在的联系。三十年代“现代派”诗歌代表戴望舒与象征主义之间就有密切联系。开始写诗时是在1922年到1924年间,内心里反对当时通行的“自我表现”的说法,1925年到1926年,他因为学习法文而直接读了象征派魏尔伦的作品,从其中找到了对抗当时主流诗歌(如郭沫若的创作)“坦白直说倾向”的出路。同时兴起的李金发等人的诗歌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影响。但他又不满于李诗的神秘和看不懂、不满意他的险怪和过分浓郁的异域情调。他的目标是再现与移植法国象征派的优秀特征,有鉴于李诗得失,他写诗力求克服过分险怪与神秘性,所以读他的诗比读李诗要好懂,境界要具体一些。

  现代派诗的兴起同时也有新月派的影响。新月派在它从前期到后期的十年发展中,以浪漫主义为主,但也渗透了不少现代主义的因素,犹其是后期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