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幅画叫《嚎叫》,不知道作者是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3 23:23:50

还是《呐喊》呀..

这是一个面似骷髅的人,双手捂着耳朵,声嘶力竭地大声尖叫,好像一个人的梦魇,恐怖而疯狂!他蜡黄的、消瘦的脸和弯曲的身体被背景中缠绕的线条吞噬;背景中的大海、陆地、天空,都被波浪般的血红的线条所淹没,一切都被线条掌控了,画中之人似乎已经无路可逃;画面中的颜色和线条是如此疯狂!空气中强烈的红与蓝,风景中的红、黄、蓝、绿,色彩与线条所产生的动感令人如此不安,一切都笼罩在一种神秘的气氛中。这是一幅紧张的画,那一声发自内心的疯狂呼喊穿过整个宇宙。这,就是著名的19世纪挪威画家蒙克的代表作《呐喊》(TheScream),是他用“灵魂作画”这一概念最极端的体现,或者干脆说这就是蒙克的“呐喊”。

爱德华·蒙克(Edvard·Munch)1863年生于挪威洛顿的一个名门望族,父亲是一位军医。自幼时起,蒙克就开始不停地和死亡、疾病打交道。在他5岁时,他的母亲因肺病去世,在他15岁时,长他一岁的姐姐苏菲也死于肺病,而他自己也险些因同样的原因死去。蒙克与姐姐关系十分相好,感情极深,她的死刺激了蒙克的神经。后来他的妹妹也患了精神分裂症。蒙克成年后,五兄弟中惟一结过婚的安德鲁斯也在婚后几个月内死去。特别在1889年父亲去世后,他的精神更是无处寄托,性格变得忧郁而孤僻。他自己回忆道:“我自幼被死亡、疯狂与疾病跟随,直到现在。我很早就知道人生的悲苦与险境......。”童年记忆中反复出现的孤独、绝望、死亡和无穷无尽的悲伤深深地困扰着蒙克,悲惨的人生经历使他对死亡和痛苦有着异乎常人的敏感。这种极不平常的生活经历使得他以后“致力于挖掘人的深层感情,而不是表现一些浅层的,只是给人以感官的愉悦”的创作主旨创造了客观条件。

16岁的时候,蒙克听从父亲的意旨,到技术学校学工程。这期间,热爱绘画的蒙克在姨母的帮助下,进入工艺美术学校学习。后来他又跟随法国自然主义(realism,写实主义)画家克里斯丁·克罗格学习绘画,克里斯丁“能反映现实中真实而不为人所乐见的一面”的创作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蒙克。1886年,蒙克还加入了以“写下你的生活”为宗旨的“波希米亚画会”。这种“波希米亚人的”生活方式在他后来的艺术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蒙克以“真实地、深入地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态度,以不畏世俗权威的嘲笑和压制的勇气,在以后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