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人行”才“必有我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2:12:48
为什么不写“两人行必有我师”?有什么典故?

可以理解为三人是指多人,也可理解为“即使有三个人在一起,就一定有我的老师”。因为孔子在这里有所限制,至少连同自己要有三个人。为什么不说“两人行必有我师焉”?因为两人就没有选择,也可能其中一个人就是自己的死对头。
结论,把其中的“三”坐实求义,未尝不可。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此处的"三"是虚指,意思是"多人"
古文中的数目词一般多为虚指,或夸张 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中的三千尺也不是实指.

"三"为虚指,是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这里指多.
如"三思而后行"指思考很多次.
"流放三千里"指流放的地方很远.
"犒劳三军将士"指全军的所有将士.
等等.

三人是指很多人。孔子曾经曰的

古文,代表“多个”的表达词语中有“三”这种用法,这里的同样,意思是多个人。

没有典故,出自《论语》

支持三楼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