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袭人这个名字是出自一首什么诗?宝玉的父亲说这个不好是为什么?这个名字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6:46:17

陆游诗

  村居书喜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书中有一处明确提到袭人名字的来历,贾政责问是谁取了这么一个鬼精的名字,宝玉说到,“前日间看古书,有‘花气袭人知昼暖’一句,她又姓花,于是给她取了这么一个 名字”,表面上看通情达理。但翻开诗中原文,原诗本来是“花气袭人知骤暖”,即闻到漫处的花香,知道天气突然变暖了,与“昼暖”仅一字之差,而含义差之何以千里! (作者在文中这种巧换一两个字的地方达到另一目的、或者词句本身就包含多重意思的 地方并不止一处,比如迎春判词中的“可怜花柳质,一载赴黄粱”中的“黄粱”就不能作“黄泉”讲,而是应该做“黄粱美梦”讲),可能你会认为这不过是小说,一时笔误, 记错了或写错了也是有的,但脂批马上站出来,“此书一字不能更,一字不能少”,为 何?如果纯粹是一部小说,少一两字有何不可?只因改变了一两个字,就有可能变动小说后面的“真事隐”。 那么,这里出现的谬误就值得探讨了,脂批里是鼓励读者看出谬误,认真思索的。如果 我们设想,这里宝玉所说的只不过是一段“假语存”,那说明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在人名上做游戏,恐怕只能说明花袭人名字的出处并不在此。

  说到这里,有点悬了,你说花袭人名字的出处不在这儿,那在哪儿?

  姑且停一停,想想宝玉和宝钗的名字都出在何处,射覆时宝钗说“宝”,为何射的是个 “玉”字,只因为唐诗上有一句“此乡多宝玉”,于是宝玉覆了一字“钗”,只因“敲 断玉钗红烛冷”,这也罢了,作者还生怕读者不理解,特特用香菱回答湘云,就连宝钗的名字也出在唐诗上,叫作“宝钗无日不生尘”。那么到唐诗中找找看,看看“袭人” 的出典是不是也在唐诗上。

  卢照邻《长安古意》诗中最后几句,“寂寂寥寥杨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 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诗中前以杨雄仕宦不得意而发愤著书自比,后以桂花作伴畅 然抒怀,可以为袭人名字的出处做一个佐证。记得蒋玉菡行酒令时从席上拿起的是什么花么,是木樨花,即桂花。民间俗称“八月桂花香”,这当然与“花气袭人知骤暖”的 春色毫不相干了。那么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