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货币化的常用指标是什么,有什么现实意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5:49:16
谢谢~

  1. 经济货币化的含义主要指:相对于自给自足的物物交换而言,货币的使用正在日益增加,也就是指交易过程中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部分的比重越来越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都把经济货币化作为研究重点,戈德史密斯(Raymond W.Goldsmith)、高斯(S.Ghosh)、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和施瓦茨(Anna J.Schwartz)等经济学家就60年代主要国家经济货币化的比重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一个结论:经济货币化比率的差别基本上反映了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货币化比率与一国的经济发达程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出自《百度百科》

  2. 经济指标是反映一定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名称及其数值。经济现象的名称用经济范畴表述,经济范畴的数量方面则通过数值反映。例如,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是经济范畴,表现这些经济范畴数量方面的名称及其数值“社会总产值××亿元”、“国民收入××亿元”就是经济指标。经济指标在反映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数量表现时,是以理论经济学所确定的经济范畴的涵义为依据。出自《百度百科》

  3. 是M2与GDP比例。经济货币化程度越高。金融业越发达。但是比率畸高会导致货币对经济增长推动力趋于弱化。

实际金融资产存量/国民生产总值,实际金融资产存量/有形财富存量,人均实际货币量(广义)

是M2与GDP比例吧。经济货币化程度越高。金融业越发达。但是比率畸高会导致货币对经济增长推动力趋于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