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本的阅读层次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1:06:55

品质阅读;价值阅读?

“读解”,作为文本阅读,与当前的“阅读”和“解读”的术语,是基本相通的但也有区别,简单比较如下:
①阅读,作为心理过程,是“阅读主体对读物的认知、理解、吸收和应用的复杂的心智过程。”作为社会文化现象,是“从文字作品中获取信息的读者群体,为追求真善美而展现自己本质力量的一种精神活动。”
②解读,也叫阅读,是“一种通过文本媒介获取信息和创造信息的复杂过程。”
显然,他们的目的都在于通过文本获取信息,并赋予信息以主体性价值。读解,则显示阅读的阶段性任务以及阅读的层次差别,即先读后解,前后相承。更为重要的是,读解,鲜明地传递出以读者为中心、对文本进行最终创造性接受这两个现代理念。因此,我们认为以“读解”来阐释阅读活动,在理论上较为自洽,比较确切地体现了现代阅读活动的性质和意义,也切合新形势下语文阅读教学的趋向。
3.读解的三个层次
概括地说,读解,包含“感知—理解—创造”三个阶段和层次。第一、感知阶段:认读,泛览。先扫除文字障碍,识知文本的表层结构,以期进入作者世界。第二理解阶段:精研,沉思。先反复诵读,待心中豁然,然后进入文本的深层结构,揭示作者的创作意图。这两个阶段是对作者传意的理解,是阅读的发现。读解若停留于此,仅限于传作者之意,不能深入。第三、创造阶段:发现,创造。发现自我,创造文本新意;联系时代,贯通古今,观照自我,必有意义的重建。
整个过程,不出读、解两字。读是接受作者观点,汲取、滋养自己;解是发挥读者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的观点置于文本,读出新意。读解的本质在于创造,提出或反映时代的要求,必有所议论、褒扬或批评,因而可以视作一种文学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