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老五更”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22:33:04
语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

基本信息
【词目】三老五更
【拼音】sān lǎo wǔ gēng
【释义】 相传古代统治者设三老五更,以尊养老人。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折叠编辑本段详细释义
典源
《礼记注疏》卷二十〈文王世子〉
天子视学,大昕鼓徵,所以警众也。众至,然后天子至,乃命有司行事,兴秩节,祭先师、先圣焉。有司卒事反命。始之养也。适东序,释奠于先老。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适馔省醴,养老之珍具。遂发咏焉。退之,以孝养也。反,登歌《清庙》。既歌而语,以成之也。言父子、君臣、长幼之道,合德音之致,礼之大者也。下管《象》,舞《大武》,大合众以事,达有神,兴有德也。正君臣之位,贵贱之等焉,而上下之义行矣。有司告以乐阕,王乃命公、侯、伯、子、男及群吏,曰:「反,养老幼于东序。」终之以仁也。汉·郑玄注:「三老五更各一人也,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天子以父兄养之,示天下之孝悌也。名以三五者,取象三辰五星,天所因以照明天下者。」唐·孔颖达疏曰:「三老五更各一人,蔡邕以为更字为叟。叟,老称。又以三老为三人,五更为五人。非郑义也。」
释义
郑玄 注:"三老五更,互言之耳,皆老人更知三德五事者也。" 孔颖达疏:"三德谓正直、刚、柔。五事谓貌、言、视、听、思也。"三老,乡官之名。战国时闾里及县,均有三老,汉初乡、县也有三老,由年在五十岁以上者担任。五更,年老致仕而有经验之乡间耆老。古代设三老五更之位,天子以父兄之礼养之。
本段运用示例
《乐记》:"食三老五更于大学。"
《汉书·礼乐志》:"养三老五更於辟廱。"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王者父事三老,兄事五更。"
《后汉书·明帝纪》:"三老五更皆以二千石禄养终厥身。" 李贤 注引《汉官仪》:"三老五更,皆取有首妻男女全具者。"
《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其以祥( 王祥 )为三老, 小同( 郑小同 )为五更。"
《北史·魏纪三》:"以尉元为三老, 游明根为五更。又养国老、庶老、将行大射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