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有什么污染?对此该如何解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4 14:24:06
厦门的地理环境如何呀?有什么污染呢?又该如何解决呀?

随着海堤、码头的兴建和马銮湾、杏林湾、东屿湾、篔筜港等大面积围海,以及大量无序的填海,导致各海区发生不同程度的冲淤变化,厦门海域面积减少了150 km2以上。特别是西海域的近岸水域和岸线资源开发已近饱和。

厦门西港是厦门港的中心,原东渡水道最深可达30m。西港北部的杏林海域和西港南部的猴屿海域海面宽阔。近四十年来,随着海堤、码头的兴建和大面积围海,海域水面面积大幅度下降,纳潮量减少1.2亿立方米,加上水土流失和海岸工程中的一些野蛮施工方式,特别是无围堰填海,增加泥沙入海量,导致这些海域发生不同程度的冲淤变化,一些浅滩和锚地、航道出现严重淤积。深水码头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由于厦门原本人口和工农业总量很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基本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入海。但八十年代以来,厦门人口急剧增加,工农业也有相当程度的发展,虽然海洋的环境容量比较大,自净能力强,但由于上述填海等原因,引起纳潮量大幅度减少,水文动力状况受到影响,加上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生活污水和其他废水混合排放入海,细菌污染严重,各种数据表明,厦门海湾的环境污染在不断加重。除同安湾由于靠近外海,自清能力较好外,所有其他海区的大肠杆菌数量都已超过国家海水水质标准。由于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和海水养殖废水废物的影响,水体和底质严重污染。各海区中只有同安湾环境质量较好。

1956年以来厦门海洋生态系统发生了明显变化。由于围海造地和建筑海堤,海域水面逐渐分隔和减少,并使西港、杏林湾、马銮湾、东屿湾和篔筜湖成为封闭或半封闭的水体,使生态环境发生极大的变化。某些角刺藻数量从1954年到1980年下降了一半。在严重污染的马銮湾等海区,生物种类贫乏,数量很少。中华白海豚、厦门文昌鱼和白鹭在40年中数量迅速减少,变成珍稀濒危物种。

80年代以来,由于水产品价格迅速上扬和海域无偿使用,使海水养殖业大规模发展。但海洋污染使养殖海域水体环境质量恶化,降低了养殖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破坏性的渔具、鱼法降低了鱼种类种群数量。养殖废物废水造成养殖环境污染,妨碍海水养殖的进一步发展。无序的海水养殖对环境和自身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陷入了养殖毁了养殖业的怪圈,海区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

由于西港内进行了大规模的港口建设,海水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