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诗文常称苏轼为“坡仙”,请问有何出典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4:41:26
比如李白称诗仙,乃贺知章誉其“此乃天上谪仙人”。那坡仙一词始于何时呢?有何出处么?请高手指教。
一楼关于苏轼的各种称谓归纳很全面。但是就我这个具体问题我并不满意。我问的是坡仙的出处,也就是谁最先提出并得到大家公认了,你上来就说清代人的使用,这能是出处吗?我记得南宋好像刘克庄的词里就有“约坡仙老与林和靖”,如果金代和清代的算出处那之前的怎么算?

苏轼姓苏名轼。其父苏洵曾揭示其取名本旨云:“轮福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嘉佐集·名二子说》取名似乎暗含有“促其自励以成大器”之意。苏轼与其父苏洵、弟苏辙,世人合称“三苏”。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云:“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清人张鹏翮撰其三苏祠联曰:“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把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称为“四大家”。苏轼的称谓约有数十种,今据冉先生《苏轼的称谓》择其主要者加以补充说明,并作一点考证,略述于后。

宋人陈师道《后山词话》云:“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退之”即韩愈之字,子瞻即苏轼之字。《白虎通德论》指出“闻其名即知其字,闻其字即知名”。可见字和名大都互相关联。“瞻”者“远望”也,盖取义于《左传》“登轼而望之”。苏轼虽叫“大苏”,但他不是苏洵长子,还有一兄名“景先”,在苏轼三岁那一年(1038)夭折,因此,苏轼又有一字“和仲”,跟名失掉关联。后人称他“长公”,纯属敬称。“长公”“次公”“少公”与“伯”“仲”“季”排行呼名相类。晁补之《同鲁直和普安院壁上苏公诗》云:“龙蛇动屋壁,知有长公诗。”因此,明人编有《苏长公合作》《苏长公表启》《苏长公文燧》等书。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官黄州。友人马正卿为他在郡中请得“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他为这块山下荒地取名“东坡”,又自号“东坡居士”。据考,宋人周必大《二老堂诗话》云:“白乐天为州刺史,有《东坡种花》二诗,又有《步东坡》诗,云:‘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本朝苏文忠公……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愿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东坡”之称,乃袭用白乐天的原名。

然而,称谓“东坡”者众。如陆游〈〈渭南文集〉〉称:“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乐府辞多不协律”;而元好问〈〈新鲜乐府引〉〉则称:“自东坡一出……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东坡”见于褒贬文辞之中。又如陈廷焯〈〈云韶集〉〉云:“东坡词极名士之雅,稼轩词极英雄之气。”王国维〈〈人间词话〉〉云:“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东坡”见于苏辛并称之中。同时,连苏轼自己撰文也常称“东坡”。如〈〈朝云墓志铭〉〉云:“东坡侍妾曰朝云,字子霞,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