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草船借箭”是谁想出来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7:48:25
《三国演义》上写的是诸葛亮
但我听到2个说法
1:是孙权 想出的
2:是鲁肃 想出来的

历史上真正草船借箭的到底是哪个哦???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为他确有所本。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最近听一位历史教师讲《三国鼎立》这课,他把诸葛亮草船借箭当成真事给学生讲,这是不对的。

我印象里面是唐朝一个叫张巡的人,他做的事情类似于草船借箭。不过细节记得不是太清了。到网上查了下,借花献佛吧。呵呵,我找得也挺不容易的。
说到草船借箭,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是诸葛亮的杰作,并且是体现他大智慧的最经典故事。
但很可惜,在真实的历史里不但诸葛亮没有“草船借箭”,而且就连“草船借箭”的事情也没有在任何朝代的史书里有过记载。虽然“草船借箭”是子虚乌有,但“草、船借箭”的事儿却在历史上真实地发生过。
颇具戏剧性的是,同《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最接近的却是孙权“船借箭”。
事情发生于曹操与孙权在濡江口对峙期间。曹军南征孙权进攻受阻,便暂时坚守不出。孙权为了探察曹操水军的部署及虚实,冒险乘大船察看曹军水寨,不幸被发现。曹营乱箭齐发,箭如雨下,落在孙权船上。孙权虽未中箭,但面向曹营的船身,因落箭太多而倾斜,随时可能翻覆。千钧一发之际,孙权急中生智,下令调转船身,让船另一边受箭。没过多久船两边中箭的数量变得差不多了,船只平衡,恢复平稳。孙权就这样靠智慧不仅安然脱险,而且还意外获得曹军“赠送”的大量雕翎箭。后来孙权曾经再度乘船探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