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一下 “增 广 贤 文 ”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01:22:47
增 广 贤 文
翻译一下 “增 广 贤 文 ”

《增广贤文》,又称《昔时贤文》、《增广便读昔时贤文》,是一部极有影响的蒙学读本。
关于《增广贤文》的作者和成书年代,我们至今尚无法确定。目前,人们大多认为成书于清代中叶,因为清代同治年间周希陶曾对《增广贤文》加以修订,并刊行了《重订增广》一书。这种意见可备一家之说,但究竟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重订增广》的出现表明,《增广贤文》一书至迟在清同治时期就有了广泛的流传。
《增广贤文》篇幅不长,通行本只有3800 字左右。全书以韵文的形式,将格言排列在一起,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交错而出,灵活多变,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从而突破了传统蒙学读物一种句式贯穿始终的基本格式,使语句更接近于口语,更易于为人们接受。可以说,这是《增广贤文》深入民间的原因之一。

《增广贤文》是我国古代一部极有影响的蒙学读物,它在传统蒙学读物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增广贤文》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传统的蒙学读物为方便儿童阅读,一般采用韵文和短句式,如宋代出现的《三字经》、《百家姓》,明代出现的《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就是如此,这无疑对儿童的学习是有好处的。
但这些读物多数存在着句式单一和用典过多的问题。如《龙文鞭影》通篇是典,《三字经》一种句式贯穿始终,这就使童蒙读物模式化倾向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容的生动表达。《增广贤文》在这些方面有了突破,不仅用典少,而且在句式上长句和短句交错排列,灵活多变。同时不以骈句行文,这就使《增广贤文》有了一个不同于其他蒙学读物的面貌。传统的蒙学读物,绝大多数是反映儒家的观点,代表儒家的思想,《增
广贤文》则不是这样,书中虽然也有儒家的说教,但其主要反映的是道家的思想。这在蒙学读物中是很少见的,这也正是它的独特之处。
《增广贤文》是一部格言集,书中那些充满智慧和哲理的格言,并不全是《增广贤文》作者的发明,有的出自先秦诸子,如“知足常足,终身不辱”是从《老子》中的“知足不辱”化出,“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是《论语》中的句子。有的格言出自唐诗,如“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是李白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变化而来。此外,“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都是唐人的句子。

增长见识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