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为什么要去逐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2 16:29:43

《山海经》中的神话多姿多彩,奇异瑰丽,诸多神话充满英雄主义精神,展示着一种原始厚重的悲剧美和崇高美,其中可称为经典的有《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治水的故事》、《刑天舞干戚》等。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海外北经》)夸父是古代一个氏族的名称,其特点是“其为人大”,神话中的夸父是这个同名氏族的代表,同时也是父系氏族社会男性力量的化身。《大荒北经》中是这样描述夸父的:“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夸父为什么要去逐日?这个简短的神话并没有给出答案。当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之后,对环绕于周围的这个大自然充满了好奇,面对日月变化、四季转化、风雨雷电、洪水肆虐、瘟疫横行,我们的先民有强烈的探询自然界奥秘的冲动。“夸父逐日”正是这种探索的渴望、探索的过程以及探索的艰辛的艺术的再现。然而面对强大的自然界,人总是显得那样渺小,对自然的挑战得到的往往是失败与死亡,尽管夸父追上了太阳,他最终还是倒下了,这使人不由地生发出浓重的悲剧感。但是夸父形象的毁灭,个体生命的结束,并不是斗争的结束,神话让夸父的手杖变化为郁郁葱葱的桃林(邓林即桃林)。《列子·汤问》中描写得更为动人:“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弭广数千里。”可见夸父不仅有与自然力斗争的坚强意志,更将自己最后的身躯化为桃林养育后人,激励后人,让人们继续与大自然斗争,从而展现出一种死而不已、奋争不息的悲壮崇高的艺术境界。
所以我想这可能也是古人对于奋斗不息,征服自然的一种愿望的体现吧

夸父遇到这个问题时的决定是:向西,去太阳落下的地方——禺谷。

这个决定,在现代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我们知道:大地是球形的,围绕着太阳运转,太阳根本不会落入地球,更何况向西迁移,不是被高山挡住,就是进入沙漠,适于人类居住的地方不多。现在科技发达,人们尚且难于很好地生活在绿洲中,至于远古时代的闯入者,生活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对夸父族这样的一个内陆部族来说,作出这个决定却是正常的。大地是球形的,地球绕太阳运转以及我国西北部的地理状况,他们一无所知。他们最多可能从靠近黄海、渤海的部族那里知道:东面,就是大海,太阳从海中升起。至于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