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的那个“痧”到底是什么东西?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6 06:18:26

中医指中暑、霍乱等急性病:发痧;刮痧;绞肠痧。 中医称霍乱、中暑、肠炎等急性病,又名“痧气”、“痧胀” 痧 ,病名。 ①腹痛、吐泻之因于感受秽浊不正之气,或由暑热之气或饮食壅滞于中而触发。名之曰痧,或名痧气、痧胀。以夏秋季令较为多见。《痧胀玉衡》卷上:“痧症先吐泻而心腹绞痛者,从秽气痧发者多;先心腹绞痛而吐泻者,从暑气痧发者多;心胸昏闷,痰涎胶结,从伤暑伏热痧发者多;遍身肿胀、疼痛难忍,四肢不举,舌强不言,从寒气冰伏过时,郁为火毒而发痧者多。”《急救痧症全书》卷:“痧者,厉气也,入气分则作肿作胀,入血分则为蓄为瘀,遇食积痰火则气阻血滞。《痧症全书·论痧》:“古无痧字,……惟霍乱条下有不吐泻而腹绞痛者,曰干霍乱,亦名绞肠痧,缘南方体气不实之人,偶触粪土沙秽之气,多腹痛闷乱,名之曰痧,即沙字之讹字也。”由此可见,前人或有将霍乱赅括于痧病之内者。治宜内服平安散、散痧汤、武候行军散等方;外治可用括痧法或刺法、推拿等。在饮食宜忌方面,前人有“最忌热汤热酒”之说。痧证分多种,如热痧、暑痧、温痧、寒痧、阳痧、阴痧、绞肠痧等。参见有关各条及痧胀条。 ②疹之通称。《临证指南医案》邵新甫按:“痧者,疹之通称,有头粒而如粟象;瘾者,即疹之属,肿而易痒。”

刮痧的来历与道理:“刮痧”这个“痧”字也就是“痧症”。这种疗法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出于本能地用手或者石片抚摩、捶击身体表面的某一部位,有时竟然能使疾病得到缓解。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积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这也是“刮痧”疗法的雏形。
近代著名中医外治家吴尚先:“阳痧腹痛,莫妙以瓷调羹蘸香油刮背,盖五脏之系,咸在于背,刮之则邪气随降,病自松解”。
就是那个腹痛病。
中医指中暑、霍乱等急性病:发痧;刮痧;绞肠痧。

中医称霍乱、中暑、肠炎等急性病,又名“痧气”、“痧胀”

shā

痧〈名〉,中医指中暑、霍乱等急性病:发痧;刮痧;绞肠痧。

中医称霍乱、中暑、肠炎等急性病,又名“痧气”、“痧胀”
他两个又在路上中了暑,发了痧,不能赶路。――《文明小史》

疹子
痧子

【又】2006年4月13日,陕西眉县马家镇祁家村祁红建和祁力平兄弟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