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蓝藻的危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7:33:01
请告诉我下详细资料吧

蓝藻毒素危害健康、诱发肝癌的警示近年来,每到夏季,太湖、巢湖、滇池等淡水湖泊周边的渔民就犯怵:那大片大片由浮游生物疯长引起的“绿潮”——水华的突然袭击,造成鱼死虾亡,导致水体黑臭,水道堵塞,水厂停工,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和一年的收成。然而,他们并不清楚,水华还是诱发肝癌的三大罪魁祸首之一。
  乙型肝炎、黄曲霉素是肝癌的诱因,早已被国内外众多科研所证明,而藻毒素也会诱发肝癌,这是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的率先发现。由我国著名流行病学专家、复旦大学预防医学研究所俞顺章教授领衔的该课题组,经多年对蓝藻(微囊藻)及其毒素的深入研究,发现藻类毒素经口或静脉进入体内后,主要累积于肝、肾等器官;研究首次发现蓝藻毒素可通过胎盘屏障引起胎儿肝肾受损,并使胎鼠畸形;研究首次应用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转基因鼠证明,蓝藻毒素和乙型肝炎、黄曲霉素“三害联手”,诱发肝癌概率远大于单一因素或“双害”因素的致癌概率。实验表明:携带以上三种毒素的转基因鼠肝癌发病率半年达32%,而一年后更是高到56%以上.研究肝癌数学模型证明,蓝藻毒素能引起学龄儿童的肝损伤,从小埋下罹患肝癌的“祸根”。水是生命之源。水的质量与生命健康休戚相关。俞顺章教授认为:世纪人类控制了水传霍乱、伤寒后,饮水中藻类污染将成为世纪主要的卫生问题之一。淡水中的“绿潮”与海水中的“赤潮”,被称为是水环境受到污染的两大“祸害”。水中藻类污染因何而起?人口的快速增长、农业的超常规发展,加上对环保问题认识的滞后,在相当长时间内,大量未经处理的农药、化肥、人禽畜粪便直排水中,使水中氮含量猛增;同时,含磷洗衣粉源源不断排入水体,犹如给庄稼施肥一样,水中氮、磷含量的超多,形成水体富营养化。遇到夏季摄氏30度的水温、充足的阳光,蓝藻等得到呈数量级疯长的最佳条件,水面便会在很短时间里出现大片“绿潮”,其中的蓝藻毒素毒杀鱼虾禽畜甚至人类。
  据调查,我国从黄河流域开始,各地约有70%的湖泊沟塘均已频繁发生“绿潮”,其中50%的“绿潮”中含有淡水水体中危害最大的蓝藻毒素经多年研究,俞顺章课题组给出了防范藻毒作祟的良策:蓝藻多发生于闭锁水系,应通过水利工程(或充分利用已有的水利工程),设法使禁止的湖泊活起来、动起来。如太湖,可引长江活水,激活太湖水,此可谓“流水不腐”,让蓝藻找不到疯长的“温床”。水污染的管理要从源头抓起,禽畜粪便、生活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