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看一下术后脑瘤的磁共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4:45:13
扫描序列:横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set1wi

扫描表现:颅内肿瘤术后复查:左侧基底节区见不规则片状混杂T1长T2异常信号,边缘模糊,左枕叶局部见片状略长T1长T2信号,幕上脑室明显扩张,左侧脑室后角扩张明显,双侧脑室周围见云雾状略长T2信号影,中脑左侧见斑片状略长T2信号,其他未见明显异常。

MR诊断:中枢神经细胞瘤(病理证实)术后改变
我们不懂这到底说明了什么,请专家给与说明,非常感谢!!

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所产生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成像技术。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是一种核物理现象.人体内广泛存在的氢原子核,其质子有自旋运动,带正电,产生磁矩,有如一个小磁体。小磁体自旋轴的排列无一定规律。但如在均匀的强磁场中,则小磁体的自旋轴将按磁场磁力线的方向重新排列形成图像。人体不同器官的正常组织与病理组织的T1是相对固定的,而且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差别,T2也是如此(表1-5-1a、b)。这种组织间弛豫时间上的差别,是MRI的成像基础。有如CT时,组织间吸收系数(CT值)差别是CT成像基础的道理。但MRI不像CT只有一个参数,即吸收系数,而是有T1、T2和自旋核密度(P)等几个参数,其中T1与T2尤为重要。因此,获得选定层面中各种组织的T1(或T2)值,就可获得该层面中包括各种组织影像的图像。

MRI的成像方法也与CT相似。有如把检查层面分成Nx,Ny,Nz……一定数量的小体积,即体素,用接收器收集信息,数字化后输入计算机处理,获得每个体素的T1值(或T2值),进行空间编码。用转换器将每个T值转为模拟灰度,而重建图像。

表1-5-1a 人体正常与病变组织的T1值(ms)


140~170
脑 膜 瘤
200~300


180~200
肝癌
300~450


300~340
肝血管瘤
340~370

胆汁
250~300
胰 腺 癌
275~400

血液
340~370
肾癌
400~450

脂肪
60~80
肺 脓 肿
400~500

肌肉
120~140
膀 胱 癌
200~240

表1-5-1b 正常颅脑的T1与T2值(ms)

组 织
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