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何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4/28 08:55:46
孔子崇尚以礼治国,在此始作俑者,'俑'为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那在次之前人们用的是活人陪葬吗?
若是正统的陪葬为活人陪葬,用木俑代或人岂不有违礼数,孔子会是在骂那些改人葬为俑葬的人,而提倡人葬吗?
谢谢......

看来您是误解了孔子的意思了。俑,古时殉葬用的木制的或陶制的偶人。“始作俑者”是“起初用俑为死人殉葬的人”。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意思是孔子说始作俑者“让他断子绝孙吧”,原因是以土偶象征活人埋进死人墓中,以致后来形成以活人殉葬的风气。《中华成语大辞典》的解释为:“最初制作俑来殉葬的人,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人殉早于俑殉.似乎在先的孔子和在后的孟子都不清楚这个历史顺序.

杨伯峻先生解释说:"古代最初用活人殉葬,后来生产力渐渐提高,一个人的劳动除了供给本人的必需生活资料以外,还有剩余可供剥削,于是人才被稍加重视,逐渐地不用来殉葬,而改用土俑和木俑.从孔子这句话来看,他是不明白这一历史情况的.他却认为先有俑殉,然后发展为人殉."(<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0页.)

从孟子这整段话看,他所引的孔子的关于殉葬的知识虽是错了,但孟子的意思并不受影响,因为孟子的主要意思并不在于用什么殉葬,他这整段话的关切所在是后边紧接而来的"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杨伯峻先生疏通解释为:"[用像人形的土偶木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使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同上引书,第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