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转农对社何有何影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6 01:46:53
我之前是以非农业户口入的社保,现因其它原因想转为农村户口,想知道转为农村户口后,我的社保福利是否仍是一样不变.

我认为现在对所谓“跳农门”的看法有点问题,现在高校灌输的都是城市思维模式,课程设置也是城市指向。实际上,学农业、园林的理应回农村,留在城市才是人才浪费呢。不要从户口迁移的角度思考,应该是从人才流动的角度思考“非转农”。
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是城镇化建设的健康方向。然而,记者前不久在西部一些地区调研时发现,有些地方为了完成城镇化人口方面的指标,将大量农民的户口转为居民户口;但这些"新居民"既享受不了国家的惠农政策,又享受不了对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政策。他们强烈要求"非"转"农"。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因此,稳步推进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主要举措。

有关专家认为,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必须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和城市的承载能力相适应,不能"拔苗助长"。

如果仅仅以城镇化人口这一指标来衡量城镇化水平,而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障,小城镇建设仅仅只是一句空话。因此,各地在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中,应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让进城落户之后自愿放弃农村承包地的农民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在医疗、养老、子女就学等方面与其他城镇居民一视同仁,让其真正由"农民"转为"居民"。尤其是对于西部贫困地区,小城镇建设更要立足现实,不能盲目追求数量而不求质量;只重考核而不顾实际。

党中央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对于人口分散、资源条件较差的区域,应重点发展现有城市、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要建立健全与城镇化健康发展相适应的财税、征地、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制度,完善户籍和流动人口管理办法。

可喜的是,有关方面最近拟取消农业、非农户口界限,从而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一些有条件的省、市也决定,在"十一五"期间采取措施,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