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于道不纯,于理未尽”?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6 06:15:52
宋代理学家责备诸葛亮“于道不纯 于理未尽”是什么意思?有人说这是一派胡言,为什么?

“于道不纯 于理未尽”的意思是动机上不正义,理由不充分.这是宋代理学家说诸葛亮北伐不可能成功的原因.那么大意为北伐动机上不正义,出兵理由不充分.
(我相信问者是在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下看到这句话的,易教授说这是一派胡言,不值一驳.)
我认为诸葛亮出兵的目的很明确”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是一面正义的旗帜.对于百姓来说,诸葛亮的北伐意味着他要匡复汉朝,让天下重归正道.对于蜀国来说,诸葛亮的做法是要报答先帝,忠诚后主.所以动机是纯正的.理由也挺充分:1.”南方已定,兵甲已足”2.”攘除奸凶”,收复汉朝河山3.国内经济已从夷陵之败复苏过来,外交上又和吴国结成同盟.4.许多老臣仍然健在,如果待他们故去时想打魏国就会面临人才问题.5.曹魏无任何军事准备.(理由还有很多)
所以诸葛亮北伐不是“于道不纯 于理未尽”.他的动机正义和理由充分是很明显的事(出事表中很明确),所以说宋代理学家的责备是一派胡言.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
忍不住说一句:5楼的,建议你看看三国志,别不懂装懂瞎说.(我是看过正史的,完全不像你说的那样,不过三国演义确实是神化诸葛亮).

大概就是说诸葛亮他走的是歪门邪道,说的道理有些还不透彻,不对吧,泥觉得呢?知道意思就知道,为什么有人说这是一派胡言。

道既道学,就是理学的意思.
这句话大概意思就是说,诸葛亮在理学方面没有透彻懂得,书上所讲的道理没能完全理解。

诸葛亮的 决断力 不强 不如曹操 没有曹操的决断能力强 曹操一般是当机立断 而诸葛亮 出事过于谨慎

历史上的诸葛亮,除去庞统的话曾害死了3位刘备钦定的丞相人选,完全是仗其政治手段得到在蜀国的地位的,我们大家所了解的诸葛亮,大都是在三国演义里面,是个被各方面都美化了的诸葛亮,举个例子:草船借箭在历史上明明是周瑜所用的计谋,到了演义里为了体现作者的思想才被老罗安到了诸葛同学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