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有没有生育能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18:07:07

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根本原因是高衙内要霸占自己的妻子,而这高衙内又是高俅的“螟蛉之子”(即义子)。《水浒传》第七回写道:“原来高俅新发迹,不曾有亲儿,无人帮助,因此过房这阿叔高三郎儿子在房内为子。本是叔伯兄弟,却与他做干儿子。”

查查史书,发现高俅并非“不曾有亲儿”,据已经知道的材料,高俅至少有三个儿子,都跟他沾光。一个叫高柄,绍兴十七年(1147)被封为昌国公,见《宋史》卷二十一;另外两个一个叫高尧康,一个叫高尧辅。据《宋会要辑稿》卷七十九册职官三十六的记载,高俅仿效蔡京提拔儿子的方法,把儿子高尧康由遥郡转为正任,另一个儿子高尧辅由观察使提拔为承宣使。这承宣使的官位很大。《水浒传》第三回写鲁智深说自己“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处”,这位“老种经略相公”就是承宣使。高俅把自己的儿子一下子就提拔为那么大的官,难怪《宋会要辑稿》要感慨“名器之滥,不可胜言”。

那么《水浒传》的作者为什么要用高衙内来代替高俅自己的几个儿子呢?不难想象,《水浒传》之所以写高俅没有儿子,是要说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高俅坏事干尽,所以断子绝孙;同时又写出高俅把堂弟认作干儿子,这是乱伦行为。可见这是作者表达对高俅极度仇恨的手段。

高俅在历史上实有其人,但是史书上对这个人记载不详。南宋王明清的《挥麈后录》说,“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史,草札颇工。东坡自翰苑出帅中山,留以予曾文肃,文肃以史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

由此可见,高俅原是苏轼的小史(也就是小秘书一类的角色,《水浒传》中说是书童),他为人乖巧,,擅长于抄抄写写。元佑八年(1093年)苏轼从翰林侍读学士外调到中山府,将高俅送给曾布,虽然苏与曾布分属新旧两派,二人在元佑年间是有所交往的,而且还有着一定的交情。据一些学者考证,《挥麈录》作者王明清的外祖父乃是曾纡,而曾纡就是曾布的儿子,他所记载的曾家发生的事情应该是可以信赖的。但是曾布婉拒了苏轼的好意。于是苏轼又把高俅推荐给了他的朋友小王都太尉王诜(即王晋卿),于是高俅又回到了东京。

出身寒微的高俅何以后来会青云之上?他发迹的原因是什么呢?《水浒传》中说他后来遇上了贵人,小王都太尉和内侄端王交好,小王都太尉派高俅到端王府送物,由此结识了端王(后来的徽宗),被端王看上,从此留在端王身边。这种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