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后mRNA的调控机制是什么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9 03:57:56
拜托牛人帮我解答一下,就是目前比较公认的结论。详细点啊呵呵!

1、形成5’-端帽子结构;(真核生物的mRNA前体和绝大多数的成熟mRNA的5’-端,都含有7-甲基鸟苷为末端的帽子结构,帽子是由GTP和前体mRNA5’-端三磷酸核苷酸缩合反应的产物.)
2、形成3’-端的多聚核苷酸,即polyA序列,polyA序列一般长度因mRNA的种类而不同,一般为40~200nt.
3、除了加冒和加尾外,某些mRNA也有少量的核苷酸被修饰.如某些腺嘌呤的C6被甲基化修饰.
4、基因的拼接.即切掉内含子,拼接外显子.

目前我们最熟悉的转录后表达调控恐怕非RNA干扰莫数,而由RNA介导的沉默可以分为由siRNA和miRNA介导的。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RNA在表达调控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最近,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叫处理小体的胞质转化灶(cytoplasmic foci)是如何在转录后对mRNA进行表达调控的,文章发表在9月23号的Cell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Roy Parker在2003年发现了一种叫做处理小体(Processing Bodies, P-Bodies)的转化灶。在最初被发现的时候,Parker将它形容成为垃圾堆积站,并将它的功能定义为衰减mRNA和降解mRNA。可是随着研究不断的进行,Parker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处理小体不能被形容成为垃圾堆积站,应该是mRNA的储存仓库才对,在这里储藏的mRNA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循环使用的。处理小体不仅仅是收集着一些暂时用不着的mRNA,同时它也是一种转录后表达调控中的关键结构。

在新的研究当中,研究人员定义了两种衰减激活因子Dhh1p和Pat1p。缺失了这两个蛋白的的细胞大概只有10%可以形成处理小体,从而使细胞无法正常抑制一些不该被表达的蛋白的翻译过程。相反,如果过量表达Dhh1p和Pat1p造成细胞的翻译抑制,处理小体的形成以并停止了细胞的生长。在人类当中与Dhh1p同源的蛋白是RCk/p54,它在体外具有抑制翻译的功能。Dhh1p在体内具有抑制翻译启始从而绕过翻译过程的功能。这些实验结果表明,一种广泛存在的在翻译水平上针对mRNA的抑制机制。这种机制需要在翻译过程中保持着平衡,我们知道许多疾病的产生就是由于细胞失去控制的疯长。因此这项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