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柳俏头,人约黄昏后 为什么是指元宵?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8:36:47
听说的,但不知道为什么!请教一下。

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月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注释]

  元夜:即上元节之夜,也叫“元宵”。唐代以来元夜有观灯的风俗。

  一句话短评:
  似平淡无奇,却绵细婉哀;淡淡写来,切切入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吉州吉水人,(一说庐陵,今江西永丰人)。天圣进士。官馆阁校勘,因直言
  论事贬至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政治有所改良,被诬贬至
  滁州。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
  有所批评。他主张文章 “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
  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
  诗风与似其散文,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
  《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
  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

  欧阳修四岁的时候,父病死,母亲带着他到随州(今湖北随县)依靠他叔父

  生活。欧阳修的母亲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因穷,买不起纸笔。她见屋前

  池塘边长着荻草,就用荻草秆在泥地上划着字,教欧阳修认。幼小的欧阳修

  在母亲的教育下,很早就爱上了书本。欧阳修十岁时,经常去附近藏书多的

  人家借书读,有时还抄下来。一次,他在一李姓人家借书,从一只废纸篓里

  发现一本旧书,翻了一下,知道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文集,就向主人要了来,

  带回家里细读。宋朝初年,社会上流行的文风讲求华丽,内容空洞。欧阳修

  读了韩愈的散文,觉得文笔流畅,说理透彻,跟流行的文章完全不一样。他

  就认真琢磨,学习韩愈的文风。长大以后,他到东京参加进士考试,连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