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明文联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6:22:09
①汉语如魔方,单是词序的变化,便有无穷奥妙。什么“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啊,什么“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啊,一个个掌故可让人听得津津有味。如今,这种手法也在现代宣传中得到了巧妙的运用。

②一进某校教学大楼,便可看到三条标语:“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六个字循环往复,让人感到了学校对学生的一片爱心。第一句话提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不是某些方面为学生,而是一切了为学生;第二句话强调( );第三句话表明( )。面对学校这样的承诺,作为学生,作为家长,能不感动吗?

③词语的词序变化,作为一种表现手法,关键是要自然、贴切,不留不斧凿之痕。某些刊物的广告,在这方面作了成功的尝试。比如湖北的《今古传奇》:“今古传奇,奇传古今。”前一句是刊名,后一句是物色,一正一反,天衣无缝。又如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不久前亮相的《理财》周刊,其广告词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同样是佳句天成,妙手偶得。本是寻常口语,一经倒置以后,顿时魅力四射——五分说理,七分幽默,十分自信。读到这样的广告词,编者和读者的心是会贴近的。

④有些词序变化,不但变得恰到好处,而且变得恰逢其时,让你不得不惊叹作者的智慧。前年在长沙参观全国书市,只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挂出了一副醒目的对联:“读东财大书,圆大才东梦。”“东财大”对“大财东”,一个简称,一个俗称,妙不可言。而这样一幅对联,又折射出了时代的变化、观念的变化,耐人寻味。不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能挂出这样的对联吗?还有一次,正要休息,听见中央电视台某农村栏目播出了一句广告语:“听您想说的,说您想听的。”一个“听”字,一个“说”字,忽前忽后,前一句表明了倾听意见的虚心,后一句则表明了办好节目的决心。就因为这句广告语,竟激发了我接下去观看这档栏目的兴趣。这样一句广告语也是精神文明建设中新闻媒体精神面貌的折射。

1.为了说明“汉语如魔方”,文章是从哪个角度来阐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用了哪方面的事例来说明“汉语如魔方”这一特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为了说明“汉语如魔方”,文章是从哪个角度来阐述的?
答:词序的变化 。

2.文章用了哪方面的事例来说明“汉语如魔方”这一特点的?
答:某校教学大楼的三条标语,某些刊物的广告,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对联、中央电视台某农村栏目的广告语。
3.就“汉语如魔方”的特点,请你从生活中举出连个例子,并谈谈你对祖国语言的认识。
答:“好不热闹”“果不其然”“不要太潇洒”等等,虽然带有否定词语,但是并不表示否定,相反却表达十足的肯定意思。“中国大胜美国”,中国赢了;“中国大败美国”,还是中国赢了。汉语如魔方,变化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