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动写作?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2:56:05

20世纪20年代,一场新的文艺运动在法国兴起,这就是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起初是由布勒东、阿拉贡等诗人发起的一场秉承达达主义反叛精神的运动。在由布勒东起草的第一个宣言(1924年)中,超现实主义被描述为一场反对金钱、反对市侩主义、拥戴梦想和想象的战斗,它的理论基础是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它的主要创作手法是不受任何理性控制的“自动写作”。

自动写作是一种不受意识控制的诗歌写作,它使得意象与意象的连缀超出常规,从而具有“像手术台上一把雨伞和一架缝纫机碰在一起那样的美”。
布勒东所倡导的基本创作方法是“自动写作”,“自动写作”就像夜间到来的酣梦一样,能够让人在无意识中自动表达、自动创作。
布勒东进行下意识的自动写作实验,他接过这一术语,用来表述自己所崇尚的
审美理想和正在实验、探索的一套非理性的艺术方法。

超现实主义是瑞士的“达达主义”和法国象征主义相结合的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法国兴起,影响波及欧美其他国家。范围涉及绘画、雕塑、音乐、文学和建筑等方面。1924年,布勒东(1896-1966)发表《超现实主义宣言》,宣称在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更为真实的“无意识”或“潜意识”世界,并建立了超现实主义研究会。超现实主义者强调诗人要听从潜意识的召唤,去写梦境、幻觉。他们提倡通过“自动写作”、“自发语言”,去再现梦幻、直觉和事物的巧合。他们的作品充满着出人意料的比喻,晦涩费解,缺乏逻辑规范的语言。著名作品有:艾吕雅的诗集《痛苦的首都》(1926)、《生活的内幕》(1926)和《沉默的过失》(1926),阿拉贡的散文集《巴黎的农民》(1926),布勒东的小说《可溶解的鱼》(1924)和《娜嘉》(1928)等。

美国作家杰克 凯鲁亚克创造的一种写作手法。正如他创作的长篇小说《在路上》,原稿没有标点,没有分段,从头到尾用打字机打在一张特长的电报用纸上。他的自动写作就是不假思索地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