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悌”文化还有意义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1 22:15:18

浅谈“孝悌”思想的现代意义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国家的基本单位。有了家庭的安定和睦,才能有社会的和谐发展,国家的长治久安。关于如何管好家庭,孔子提出了“孝悌”的思想。
一、 何谓“孝悌”
所谓“孝悌”,指善事父母,孝的本质是子女对父母的敬顺。儒家认为孝是各种道德规范的根本,贯穿于人的行为始终,从侍奉顺从父母,到治国安邦,从君主到平民都离不开孝。孝可概括为以下六点:第一,赡养父母。《论语·为政》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第二,敬重双亲。《论语·为政》说:“……至于犬马,皆有能养,不敬,何以别呼?”第三,以爱心愉悦老人。《礼记·内则》说:“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第四,规劝父母错误言行。《礼记·坊记》说:“从命不忿,微谏不倦”。第五,不做有损父母声誉道义的事。《论语·为政》说:“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第六,不做无谓的有损父母所给予的躯体健康的事。《孟子·离娄下》说:“不顾父母之养…好勇斗狠……不孝也”等。“悌”主要指尊敬兄长,弟兄相亲。《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中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孝与悌相联系,是为适应古代家庭宗法制度提出来的。儒家视“孝悌”为“仁”的根本。从现实意义上讲,孝顺父母和尊敬兄长则属于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之一。

二、 孝的现代意义
中国古代对于孝是非常重视的。《论语》中就有19处出现过“孝”。孔子在议论种种伦理观念中,第一议论的是“孝”,其次才是“仁”等。孔子把“孝”看成是人间各种伦理关系中的第一伦理,把孝所反映的父母与儿女的感情看做是人世间种种亲情中的第一亲情。而中国古代也有许多关于孝的故事,如舜孝感动天,遣神象助舜耕地,遣神鸟助舜除草。帝尧最后把他的地位禅让给舜的故事,有晋王祥严冬为母卧冰求鲤鱼,鲤鱼跃出河面的故事;还有三国孟宗为母治病在大冷天扶竹哭笋,笋破土而出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虽然带有神话色彩不足以全信,但也可以从中看出人们对孝道的崇敬。有许多朝代也宣扬以“孝治天下”的理念。希望借助孝道的宏扬,让社会呈现出一片温馨和乐的景象。然而随着社会结构的变革,功利主义思想的盛行,亲情逐渐冷漠淡薄,对长辈的敬顺也渐渐地消逝褪色,所谓“E时代”的青年人对孝顺的概念也渐渐地模糊了。这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十分危险的信号。一个人,假如对含辛茹苦抚养自己长大的父母尚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