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眼的辨色原理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01:21:45
我听说人眼有三种感光细胞,可以分辨所谓的3原色,而其他的颜色都能由这3种颜色调配出来...问题就是,这怎么实现的呢?如果说三色的感光细胞是指的对这3种频率的光有反应的话,那其他频率的光来的时候,为什么是多个感光细胞有反应呢?照我的理解,既然只有3种感光细胞的话,那么对于其他频率的光应该都看不见才对.比方说,蓝光+黄光,因为人眼有对应的感光细胞,可以看见,所以对于蓝光和黄光同时照射人可以看到绿色,但是对于绿色本身的话如果人眼没有感绿色的细胞(我当然知道有,这里只是比方一下)所以对于绿光频率的光应该看不到才对.
简单的说,人眼对颜色的分辨是根据起频率来的么?如果是,怎么解释人眼可以看到3原色以外的频率的光,如果不是,那是根据什么来的?
感谢凌舞依依的回答,但是我想知道的正是不同频率的光是怎么引起三种细胞不同程度的兴奋的.频率是连续变化的,某一固定频率里当然不会包括另一种频率,既然是单频,怎么会同时引起三种细胞的兴奋呢?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三种细胞不是根据频率来辨别颜色的?那是根据什么呢?颜色的本质就是光的频率啊,实在想不通....

视锥细胞功能的重要特点是它具有辨别颜色的能力.颜色视觉是指对不同颜色的识别,即不同波长的光线作用一地视若无睹网膜拜后在人脑引起不同的主观映象.正常视网膜可分辨波长380-760nm之间的约150种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都与一定波长的光线相对应.因此,在可见光谱的范围内,波长长度只要有3-5nm的增减,就可被视觉系统分辨为不同的颜色.显然,视若无睹网膜中并不存在上百种对不同波长的光线起反应的视锥细胞或视色素.关于颜色视觉的形成,早在十九世纪初期,Young和Helmholtz就提出了视觉的三原色学说.该学说认为在视网膜上分布有三种不同的视锥细胞,分别含有对红、绿、蓝三种光敏感的视色素。当某一波长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时,可以一定的比例使三种视锥细胞分别产生不同程度的兴奋,这样的信息传至中枢,就产生某一种颜色的感受。

人眼视网膜上有两种感光细胞,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具体我记不清了。自己找本神经方面的书籍看看吧。

分辨率
分辨率(Resolution) - 影象清晰度或浓度的度量标准。举例来说,分辨率代表垂直及水平显示的每英寸点(dpi)的数量。BitWare 可以用普通或标准(100 乘 200 dpi)及精细分辨率(200 乘 200 dpi)发送及接收传真文档。

分辨率是一个表示平面图像精细程度的概念,通常它是以横向和纵向点的数量来衡量的,表示成水平点数×垂直点数的形式。在一个固定的平面内,分辨率越高,意味着可使用的点数越多,图像越细致。分辨率有多种,在显示器上有表示显示精度的显示分辨率,在打印机上有表示打印精度的打印分辨率,在扫描仪上有表示扫描精度的扫描分辨率。比如以下:

显示分辨率

显示分辨率是显示器在显示图像时的分辨率,分辨率是用点来衡量的,显示器上这个“点”就是指像素(pixel)。显示分辨率的数值是指整个显示器所有可视面积上水平像素和垂直像素的数量。例如800×600的分辨率,是指在整个屏幕上水平显示800个像素,垂直显示600个像素。显示分辨率的水平像素和垂直像素的总数总是成一定比例的,一般为4:3、5:4或8:5。每个显示器都有自己的最高分辨率,并且可以兼容其它较低的显示分辨率,所以一个显示器可以用多种不同的分辨率显示。显示分辨率虽然是越高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