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泊秦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5:49:33
诗中一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是否应加书名号?还有,为什么语文课本上有些诗句与平时遇见的不一样呢?到底哪一种更准确呢?
但有的不同版本的教材中的诗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啊

《后庭花》虽为词牌名,但在诗句里是不用加书名号的。
由于图书的版本问题,有的时候我们会在其他地方碰到和课本不一样的诗句,一般都以书本为准,因为课本都是经过国家审验出版,出错率很低。同时我们的大小考试都是以课本为依据:)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说,金陵歌女“不知亡国恨”,还唱着那《后庭花》曲。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如首句七个字却勾画出一幅生动的秦淮河的迷蒙夜景,大可以看出语言的精练、准确、形象。末二句,上句明白如话,朴素自然;下句却运用了浅显的典故,以表达他深沉的感情,颇为雅丽清新。这一切,都使得这首诗显得词来清丽,画面鲜明,风调悠扬,富有艺术勉力。
参考资料:白度搜索

古代没有引号,引号是外国舶来的。当然是课本,课本是教材。